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85度C大面积闭店
80、90后的白月光“暗淡”了
那家属于八零后和九零后一代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甜品铺子,也就是八五度C,如今正遭遇经营上的难题。
近日,初代烘焙网红85度C大范围关店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杭州一家经营十余年的85度C庆春分店现已空无一人,店门招牌已被移除,店内所有桌椅也全被搬走,门口玻璃上张贴着停业通知,注明该店自9月18日起不再营业。同时,85度C在杭州的江城路分店、富阳玉长城分店也于近期接连停业,滨江分店更贴出告示,表示将在本月15日结束营业。
杭州以外的地方,85度C近年来也关闭了不少有代表性的分店,比如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等地的门店相继停业,郑州、武汉和湖南等地的身影早已消失。
十月九日,85度C的母公司美食-KY公开发布通知,公司董事层已经决定修改在中国大陆的业务方针,对于那些赚钱远不如目标的个别地点和铺面,会逐步停止运作,估计一年内要关闭的店铺会超过四十家,这是近五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变动。
根据美食-KY的财务报告,到2024年9月,85度C营业的地方里,中国大陆的收入比例已经从最高的72%降到了42%。
对此,不少网友直呼:“又一个青春记忆落幕了!”
曾一度碾压星巴克的初代烘焙顶流
如今为何无人问津?
这家最初创下年营收88亿元佳绩的企业,曾以每年增设100家分店的速度扩张,其足迹遍布美国、澳洲等多个国家,一度被视为“烘焙领域的开创者”,备受瞩目,声名显赫。
2003年成立的85度C,是台湾省的一家连锁咖啡、蛋糕及烘焙品牌,其特色商品包括凯撒大帝、海盐奶绿、黑岩豆豆等。85度C自开张之日起,就凭借“优质咖啡亲民化”的经营理念,在台湾地区迅速走红,最高峰时在台湾开设了八百八十八家分店,年营业额超过八十八亿元新台币,一度超越了当时在台湾经营两百多家分店的星巴克。
2007年,85度C踏足中国内地,于上海建成了第一间分店。依靠“价格实惠+即时烘焙”的经营方针,85度C很快跻身那个时期的烘焙界领军者行列,不仅把店铺开设在黄浦核心商业区日月光中心的黄金地段,还一度引领了“早午餐”的流行风尚。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85度C的扩张策略是靠近星巴克选址,不过售价要低于星巴克,主要目标是一线城市中心地带的商圈,目标顾客群体多是追求时尚的年轻消费者,因此被媒体称作“星巴克的强劲对手”。
然而近年来,烘焙赛道更新迭代速度飞快。
一些诸如黄油年糕、玉米挞、碱水吐司之类的网络热门“现象级产品”,引发了消费市场的热烈追捧,促使众多烘焙企业纷纷效仿。
另外,超市里的烘焙食品,还有那种标价9块9的烘焙作坊,它们依靠非常划算的价格,正快速地增加店铺数量。
当前,烘焙行业同样吸引了不少新竞争者,既有五星级酒店饼房的意外爆红,也有茶颜悦色、海底捞等知名餐饮企业,凭借其客流量、供应链等资源优势,强势进入甜品烘焙市场。
内参君实地探访得知,85度C虽然也紧随潮流,陆续推出了核桃马里奥、黄油年糕、玉米挞等广受欢迎的新品,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品牌始终未能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爆款产品。
此外,近些年里,85度C屡次曝出有食品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情况相当严重。不仅如此,该品牌还曾因为某些立场问题,引起内地网友和众多网络平台的强烈反弹,这也是导致其经营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烘焙行业大洗牌
初代网红集体退场
近期,不止85度C,面包新语、欢牛蛋糕屋这些老牌网红店也陷入困境,它们都遭遇了经营难题,曾经挤满顾客的网红烘焙店,现在却接二连三地关门了
今年六月,杭州的连锁糕点店欢牛蛋糕屋,通过其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告别声明,正式告知大家这家经营了十二年的店铺即将停业。
2025年7月,知名老牌烘焙企业面包新语突然传出众多门店同时停业的消息。
这家享有“法国国宝级”美誉的糕点品牌,其位于京城的最终一家分店,已经正式宣告停业,顾客的最后购物期限是七月十日。
今年八月,位于浙江瑞安的连锁烘焙企业烘派世家,公布了解散公告,说明受外部环境及财务状况影响严重,所有分店定于八月一日终止营业。
紧接着,那个在泉州到处可见的连锁糕点店向阳优焙,突然间就把当地所有的分店都给停了。
烘焙行业关闭的势头愈发明显。根据资料统计:到2024年12月,烘焙领域新开店铺达到10.3万家,同时关闭店铺有9.5万家,整体增加的店铺数不到8000家。而今年7月份,烘焙行业新增店铺数量转为负数,具体为减少1986家,整体增长比率为负的0.7%。
老牌烘焙纷纷跌落神坛,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
一方面,老牌烘焙普遍面临品牌老化、管理缺失的问题。
常年售卖固定品种的面包,店铺装修样式持续数十年未曾调整,内部环境处处显现出与当前市场节奏不符的过时气息。面对烘焙领域新点子不断涌现、顾客偏好快速变化的现状,这样的传统面包铺子很容易受到年轻群体的疏远。
另一方面,烘焙领域竞争愈发白热化,早期走红的人士正遭遇两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压力,处境艰难。
一个方向是经营高端产品,售价普遍在三十元以上,这类精品烘焙企业正迅速进驻大都市。另一个方向则是超市里的烘焙食品、工厂店等高性价比商品在低线城市快速普及。那些原本凭借品牌附加值在中端市场立足的早期网红品牌,现在面临“上不去下不来”的困境。
除此之外,这些老牌烘焙品牌还面临盲目扩张、管理缺失的问题。
部分企业为迅速扩大规模,压缩学习时间,甚至使用非规范的现场指导方式,缺少严谨的合作伙伴运营机制,对合作者的资格评估、业务指导不够严格,因而引发管理上的无序现象。公司内部职责划分不明、组织结构杂乱,造成决策流程缓慢,无法敏捷地应对市场波动和突发状况。
当前烘焙行业不再存在轻松盈利的时期,单纯依靠品牌知名度已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必须重新关注产品本身,耐心投入精力打磨品质,方能在竞争激烈的领域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