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1600家,美国快餐之王,正被中国路边摊吊打

日期: 2025-09-14 20:04:35|浏览: 0|编号: 13242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全球第一快餐店是谁?

很多人应该会猜是麦当劳。这个猜测.......没猜错。

但是同样的问题放到两年前,答案就变成了:赛百味()。

这家只售卖三明治的快餐企业, 2010年时门店数已经超越了麦当劳 ,并且发展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连锁餐饮品牌。

巅峰时期,赛百味坐拥4.5万家分店,平均每天能新增5家。

可惜巅峰总是短暂的。

自2016年开始,赛百味持续关闭分店,去年就关闭了1609家,现在还剩下3.7万家。

在中国,赛百味过得更凄凉。

赛百味于1995年抵达中国,仅比麦当劳晚五年,然而两者的发展状况迥异。

麦当劳目前在中国境内设有4300家分店,中国内地已经发展成为该品牌全球第二大的市场,相比之下,赛百味在中国,27年时间里总共开设了大约400家门店。

赛百味在微博平台关注者数量仅有两千五百人,麦当劳则拥有高达一百七十五万个,肯德基的关注者更是达到了四百一十三万个,三者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中国人吃不惯三明治。

其实,口味只是小问题,赛百味的作死操作才是大问题。

洋快餐王者,在中国干不过路边摊

1994年,赛百味的共同建立者弗雷德来华进行实地调研,目睹麦当劳生意兴隆,他信心十足,觉得赛百味若是在中国大陆开设分店,至少可以发展两万家家数。

现在往回看,这就是企业家里的普信男。

然而,他当时具备傲慢的底气,毕竟在美国,即便是麦当劳也败在他的手下。

它的杀手锏,主要是三招:健康、便宜,以及疯狂开店。

这类快餐以高脂肪高热量著称,于是着力宣传健康理念,其三明治中蔬菜的分量常常超过肉类。

海外期间,赛百味有一则广受欢迎的宣传片,让很多人对其“营养便捷餐”记忆犹新。

一位顾客的母亲,通过书信表达了对赛百味协助其子成功减重一百多斤的感激之情,赛百味迅速抓住这一真实案例进行大力推广,宣传片中顾客与早已松垮的旧牛仔裤形成强烈反差,随后引出“并非所有快餐都会导致发胖”的标语,极具冲击力。

不仅健康,还很便宜,老外纷纷上头。

赛百味运用了一种极为有效的宣传手段,即“$5”活动,核心内容是消费者支付5元人民币便可购得1英尺(12英寸)的三明治产品。这一价格在美国快餐行业中显得尤为经济划算。

最后,最变态的是病毒式的开店扩张。

赛百味连锁数量达到200家之际,联合创始人弗雷德便提出目标要拓展至5000家;2010年门店总数增至3.3万家,超过麦当劳之后,他又宣称作为一家大型公司,其规模至少要发展到10万家门店。

为了增设更多分店,它遍访了商业区、服务网点、清洁机构、娱乐场所等众多地点。

而且,成为合作伙伴的条件非常简单,店铺的资本投入大概在十万美元上下,这个数额不到麦当劳的百分之一。

海外各界人士和合作商都对此表示欢迎,赛百味进入国内市场时也显得格外有底气。

可惜中国消费者并不待见它。

赛百味原先对自家的三明治抱有很高期待,这款三明治既新鲜又容易与其他食材组合,负责人透露,尽管中国市场的菜单上只有15款三明治,顾客却可以通过不同搭配产生200万种可能,这彰显了消费者的独特性,也远胜过其他竞争者。

然而 这在海外屡试不爽的玩法,在中国基本是自嗨。

对于不认识三明治的国内顾客,在店内挑选面包、奶酪、调料、菜蔬、肉品、成套组合时,往往感到十分困惑。面对蜂蜜面包、普通面包、全麦面包、奶酪风味面包等选项,难以确定哪种更符合个人喜好,何况还要考虑各种奶酪和调料的选择。

买三明治前,还需要先科普一番

做手擀面、刀削面或者拉面,都相当简单;但是挑选三明治的填充物,确实会令许多人感到十分为难。

但是更大的问题在于:赛百味的健康和便宜,在中国都没能做到。

中国赛百味的致命缺陷:伪健康+低性价比

主打健康的赛百味,在中国人眼中和健康沾不上边。

知乎上,就有用户问道:赛百味是垃圾食品吗?

社交媒体平台,部分专注于运动健身的知名人士会为关注者创作内容,指导关注者“即便在某个连锁三明治快餐店,也能选择营养均衡的餐点”。这个“即便”字眼,恐怕会让该快餐品牌感到非常难受。

这绝不是因为国人对洋快餐有刻板印象。

二零二零年,爱尔兰最高司法机构作出严厉判决,认定赛百味供应的六款面包含糖量过高,依照食品相关法律,这些产品不符合“面包”的命名标准。

赛百味所谓健康的三明治,的确不符合人们对健康的定义。

它声称热量不高,却为顾客提供了许多高能量的芝士、调料,并且还有汽水、烤鸡翅、爆米花等“不健康食品”。

三明治和可乐更配?

看起来营养均衡的三明治,卡路里很容易就超过一千,甚至比大型汉堡还要多一倍。

要想在赛百味吃得健康,就必须多选些蔬菜,少吃些肉类,酱料要减量,碳酸饮料坚决不喝。

只不过,按这种吃法,就算是去麦当劳,照样也能吃出健康。

即便能搭配出低热量的三明治,但是 品质可能又是个问题。

赛百味门店数量庞大,达到数万家之多,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其供应商仅有五家,并且不允许加盟商自行购买当地的新鲜食材,这就造成许多门店每周的进货次数屈指可数,为食材的质量带来了隐患。

更致命的是加盟商的水平参差不齐。

赛百味成为合作伙伴的条件不算苛刻,然而其抽取的分成比例,比麦当劳多出整整两倍,导致合作方承受着相当大的负担。

压力之下,为了能赚钱,难免有些小手段。

赛百味早先确实透露过,在北美售卖的食品里混有偶氮二甲酰胺,该物质是面粉提白用的,同时它也用在瑜伽垫和鞋底,网友们说这是让顾客“吃鞋”。

赛百味北京西海国际分店,有消息指出其工作人员曾动用过期的食品原料,替换商品标签,当日制造的商品,其生产时间却标示为次日。

靠打健康牌,赛百味在中国打开局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靠价格,更是行不通。

在美国,赛百味代表着经济实惠,花五美元就能买到一个十二英寸的三明治。可是在中国,这家店的价格却一点也不便宜。

赛百味提供两种尺寸的三明治,6寸的售价将近30元,这个价格对于许多成年人男性来说有些难以承受,他们可能觉得难以吃饱。而12寸的三明治,虽然分量很足,却很容易让人吃得过饱,其价格也相应上涨到了大约50元。

有网民评论称:选择6英寸或12英寸,这完全是走极端、犯糊涂的生动体现。

另有网民讲述在赛百味购餐时遭遇的麻烦,经店员推荐,添加了多种额外配料,等到付款环节才发现账单异常高昂。

这时都要扪心自问:街边的煎饼果子、肉夹馍,不香吗?

不思进取的洋快餐,噱头再多也要崩

在中国市场,众多外国品牌起初都表现得十分傲慢,一心想着去引导中国顾客。

麦当劳刚开始进入中国,就严格遵循一个宗旨:确保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尝到完全相同的汉堡和薯条。

因此,肯德基率先在中国推行本地化策略,其步伐一直快于麦当劳这个世界知名的快餐品牌。

如今,麦当劳已经不再自视甚高,而是顺应了国内顾客的口味,今年又推出了名为“麦麦夜市”的新服务,意图开拓夜间消费市场,与路边摊贩展开竞争。

赛百味不仅骄傲,还傲娇。

赛百味在亚洲地区的负责人接受访问时透露过,该公司是全世界的头号三明治连锁品牌,制作三明治制品才是其最擅长的领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资源优势都集中在这个方面,而不是用在油条和豆浆等食品上。顾客断然不会看到店家推出白粥这种选项。

因此赛百味始终专注于三明治领域,即便最初中国人对三明治不熟悉也未被接受,它依然坚持开拓市场。

我们向他们阐释三明治的含义,演示制作方法,指导品尝方式,这样他们便会逐步适应。

赛百味觉得,那些依据地方风味调整的产品,或许暂时能获取丰厚利润,但长远发展未必更佳。

所以直到现在,赛百味还是只卖6寸和12寸的三明治。

口味上毫无创新,基本维持原貌。来到中国二十余年,赛百味直到2016年才推出一款具有本土特色的三明治——川香麻辣鸡三明治。

2016年同样也是一个时间点,当时众多知名快餐连锁企业已经将网络订餐服务发展得相当成熟,而相关管理机构才建立起对应部门,开始着手研究手机应用程序以及外卖配送等相关业务。

不论是产品体验还是服务体验,都太滞后了。

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快餐店总数达110.3万家,当中,本土风味快餐店有95.1万家,占总数的比例是86%,而洋快餐店为15.2万家,其占比仅14%。

此外,中国快餐店正在迈向更丰盛的用餐体验,诸如准备公开招股的老乡鸡、乡村基、老娘舅等品牌。

咱们中国人有咱们自己的饮食习惯,若不在这种方向上持续进步,外国快餐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洋快餐当中,当然 也有国人喜闻乐见的品牌。

例如萨莉亚这家西餐厅,人们称它为“最接地气的西餐厅”,平均每餐消费三十元,每年创造的收入高达十亿元,网友们都说“花二十元可以吃得饱,用三十元能吃得好,若付四十元基本上就能吃得非常满足。”

便宜就是王道。

但快餐店不一定只能靠便宜,也可以靠好吃、健康、方便、环境。

问题是:赛百味占了哪一个?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