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近期微信的推送算法有了变动,或许部分用户将无法看到我们的信息,请各位记得关注报告研究所,以便持续获取更多优质资讯和深度分析报告。
9月19日,云南菜知名品牌“云海肴”的创办人赵晗去世,终年40岁,此前他于9月18日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昆明同仁医院接受治疗,但未能存活下来。
根据赵晗家属发布的讣告,遗体告别仪式安排在9月20日11时,地点是昆明市殡仪馆的“慎远厅”。
从云南走出的商业天才
根据可查的资料,赵晗出生于1985年,籍贯云南昆明,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完成学业。
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期间,遇到了北京当时颇具名气的“一坐一忘”云南饭庄的经营者,由此产生了在北京创办云南饭馆的念头。
后来,他和表兄吕志韬,朋友户峰阳、朱海琴等“80后”人一起组建了创业队伍。2009年,他们在北京后海创办了首家云海肴店。
团队组建之初,赵晗担当领导角色,主管所有业务工作;朱海琴是团队中擅长谈判和控制开销的成员;户峰阳负责与商家商议计划,他主理的“小锅米线”是餐厅的看家菜;吕志韬则负责调制餐厅的特色鸡尾酒。
初创阶段,位于老城区巷陌的这家餐馆由于地址和经营方向不符,遭遇了经营困难,调整方案实施后,云海肴的第二个分店开在了中关村欧美汇,紧接着就变得非常受欢迎。
云海肴在中关村店取得了显著成就,促使赵晗为其确立了清晰的经营方向,即在人流密集的商业区开设以精致地方菜肴为特色的优质餐饮场所。
与之前位于后海沿街的店铺相比,设于商业综合体内的分店在日常工作开展时受气候条件制约程度较低,其管理维护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减小。基于这一考量,云海肴企业内部经过商议,决定将未来发展的重点放在商业综合体内,并且主要倾向于选择面积在400平方米之内的铺位。
赵晗所做出的选择,促使云海肴逐步演变为云南菜系,并最终成为国内餐饮连锁行业中的标杆性企业之一。
2012年,云海肴启动了A轮融资,顺利拿到了红杉中国和深圳市聚霖成泽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资金支持。云海肴从成立至今还不到十年,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设了一百多家自营门店。
紧接着,云海肴公司增设了“刀小蛮”和“舔鼻尖”这两个分支品牌,慢慢发展成为云南菜系连锁行业的领先企业。
2019年,云海肴着手将业务延伸至海外地区,于新加坡樟宜机场设立了第一间海外店铺,该店开业期间吸引顾客排队长龙绵延五十米之远,场面十分火爆,此后至2024年8月,云海肴在新加坡增设了四家分店,累计达到了五家门店。
云海肴能够取得显著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云南这一知名品牌。赵晗曾经指出,云南能引发人们美好的想象,云南菜象征着自然无污染。
到2025年中期,云海肴已经拓展到三个国家,覆盖了29座城市,开设了超过200家分店,牢牢占据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中心商业区,每年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十亿元。
广州市珠江新城的高德置地设有云海肴分店,单是消费水平,大致相当于每人74块钱左右。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2024年12月尾,云海肴的董事会成员有所变动,赵晗已不再担任董事长的职务,也不再承担其他职责,朱海琴则接任董事长兼CEO的职位,开始全面负责公司的各项决策以及管理工作。
先前在同年7月,云海肴为字节跳动员工准备的午餐,致使130人同时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该企业因此受到处罚,罚款金额为7000新加坡元(折合人民币约3.9万元)。
英年早逝:时代的一粒沙,个体的一座山
赵晗的意外离世,让整个饮食行业深感震动。他曾是众多新创企业者的榜样,仅凭一款米粉就开拓了百亿市场,使原本小众的云南菜进入了大众视野。然而,耀眼光环之下,是他因长期承受巨大压力而导致的身体严重损耗:深夜视察店铺、不断品尝菜品、紧急应对供应链问题等等。
他的离开,给80后开创者们敲响了警钟,在兼顾事业、家庭、身体的多重负担下,他们似乎从未体验过轻松,然而生命的终结不会因为理想尚未实现而推迟到来。
赵晗耗费二十年光阴,证实了地方风味走向全国范围的可行性,其革新精神与执着态度,已载入餐饮学典籍之中。不过,他最终的结局,也演变成一场令人惋惜的教训:创业者真正的卓越,并非体现在牺牲自身安康,而是要能够持久地创造实际效益。
希望所有开创事业的人,在奋斗过程中,不要忽视自身的健康需求——只有强健的体质,才能支撑起远大的志向。毕竟,任何一项工作,最根本的要素始终是,保住性命。
终极时刻,告诫所有奋斗中的80后,倘若察觉到某些征兆,切勿轻视,暂停工作,马上进行彻底的身体健康评估,迅速改善自身状况。
心梗前兆:
胸口感觉沉重如山,仿佛有巨石镇压,难以呼吸,疼痛感会放射至左臂、颈部及牙根。
突然“憋气”:没剧烈活动却喘不上气,像被人掐住脖子。
“冒冷汗+恶心”:浑身湿冷像从水里捞出来,同时恶心想吐。
“累得不对劲”:莫名虚弱,走几步就眼前发黑。
脑梗前兆:
“脸歪嘴斜”:照镜子发现脸不对称,笑的时候嘴歪向一边。
“手没力气”:拿筷子掉菜、端杯子摔碗,一条胳膊抬不起来。
“说话糊了”:突然结巴或胡言乱语,别人听不懂你说啥。
“眼前一黑”:一只眼睛突然看不清,或看东西有重影。
“天旋地转”:站不稳脚,走路歪斜撞墙
只有活着,才有无限可能
有人曾这样描述过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刚硬与脆弱:
那身如同烈日般夺目的铠甲实在太亮,人们的视线无法穿透这耀眼的外壳,也无法触及他们内在的实质。在众人看来,他们就像那身铠甲一样坚不可摧,直到某天,这看似牢不可破的身躯突然崩塌,人们既感震惊,又困惑于为何如此坚固的躯体会毫无预兆地瓦解。
这道理或许能从中国古时候的一句名言中得到说明: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个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穷困,使他做事总是不顺利,这样来砥砺他的心志,增长他的毅力,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商界人士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得意,一旦决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就如同皇明太阳能的创始人黄鸣所讲,这代表他往后的人生将不断遭遇挑战、对抗、疲惫和担忧,无法再享受安逸的生活。
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近些年里,面对动荡的商场状况,创业者们大多感到疲惫不堪,探究其背后的缘由,可以发现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市场竞争异常惨烈,此番态势永无止境;工作安排过于复杂,精神状态持续疲惫;行业整体处于低谷,财务状况面临困境,个人内心感到空虚,思想方向充满困惑……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企业家们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身心承受巨大压力。
商界人士持续透支健康,常导致生命骤然终结,徒留遗憾。事业成就固然关键,但人生真正的胜利者,在最终阶段较量,往往是身体状况。
德鲁克有言,计划的舍弃与自我革新,是战略规划中极为关键的一环,然而这一点却常常被人遗忘。深入探究,这种观念不仅适用于战略规划,也能够运用到企业家对事业、生活以及生命意义的审视过程中
在这段永无止境的开拓历程中,无数艰难险阻与重担相伴相随。但最终的成功关键,并非在于超越他人,而在于保持心态平和与身体强健。
据业内人士透露,许多企业家都不太注重保养自身,经常熬夜,同时每日繁杂的事务带来巨大压力,几乎没有闲暇去休憩,导致生活与工作严重脱节,实际上,身体健康的价值远超眼界开阔。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
还请爱惜身体,照顾好自己。只有活着,才有无限的可能。
来源:综合自功夫财经、简易财经、正和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