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自助标杆金钱豹麻烦缠身

日期: 2025-09-26 08:11:21|浏览: 1|编号: 14165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金钱豹延迟支付供应商款项的情况再次引发关注。6月14日,金钱豹在北京的一位供货商李先生向北京商报表达,自去年供货商们集体前往金钱豹要求维权以来,该公司拖欠货款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同时,由于金钱豹门店数量急剧减少,供货商们不得不前往位于上海的金钱豹总部追讨欠款。曾经被视为豪华自助餐典范的金钱豹,在经历了两次易手和破产重组之后,经营状况依然没有显著改善,拖欠供货商款项、销售额持续下降、门店纷纷关闭等负面消息不断传出,使其往日光彩夺目的形象大打折扣。

深陷泥潭

李先生对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他和金钱豹已经合作了十多年,之前在北京和天津的店铺都有合作。他谈到,2014年就能明显看出金钱豹经营状况下滑,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情况从那时起就开始显现。现在金钱豹累计欠李先生货款达数百万元,资金紧张状况让李先生以及其他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都感到难以承受。

李先生与北京一些供货商反复前往金钱豹北京各店追讨欠款,却一直得不到回应。目前金钱豹在北京的店铺已寥寥无几。即便前往尚在营业的分店,对方也指引我们前往早已停业的地点。走投无路之下,我们决定直接前往金钱豹上海的总店碰碰运气。据李先生讲,除了北京的供货商,也有部分上海的供货商前往金钱豹的店铺追讨货款,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将近十天,而金钱豹方面只是安排人员进行了接待,但并未提出明确的欠款处理办法。

另外,李先生表示,去年7月,金钱豹曾试图制定分期还款方案来处理对供应商的欠款事宜,"原本商定的是分阶段偿还,但仅履行了两个月便中断了"。针对这一情况,金钱豹的负责人杨炳煌在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这些供应商大多与金钱豹合作历史较长,公司目前正努力与供应商进行沟通以寻求解决办法"。至于何时、如何解决,对方表示暂时不能回应。

同样需要关注的是,去年北京、呼和浩特等地的金钱豹都出现了停业的现象,目前大众点评网站显示北京地区的金钱豹店铺仅存4家,而金钱豹母公司嘉年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上,对于金钱豹店铺数量的统计仍然停留在2015年底的状态,那时金钱豹的店铺总数为26家,在北京地区分布的有6家。根据相关记录,2011年,欧洲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安佰深购置了金钱豹,耗资十五亿元,然而到了2015年下半年,该资产被转卖给了在香港挂牌的嘉年华国际,交易金额骤降至二点五三亿元港币。

嘉年华国际发布的信息显示,金钱豹在2013年实现税前亏损约2.24亿元,在2014年税前亏损约2.08亿元,同期净负债分别达到3.27亿元和4.44亿元。另据嘉年华国际2016年的年度报告披露,该公司当年餐饮收入达到4.39亿元,但餐饮业务板块经营状况欠佳,亏损约7245万元。嘉年华国际在其财务报告中清楚说明,餐饮业务方面的成就源自于2015年所并购的金钱豹公司。

口碑下滑

金钱豹过去被视为顶级自助餐厅,现在却面临供应商货款拖欠、多家门店停业的问题,同时顾客评价也令人失望。

有顾客向北京商报的记者讲述,他原本打算去金钱豹中关村店吃饭,可到了那里,发现这家店虽然面积很大,但在用餐高峰时段,坐着的客人却很少,只有三四桌。不仅如此,店里的工作人员在接待顾客时,还特意说明198元一位,但“当天没有三文鱼”。此外,在点评网站上也能看到不少顾客对金钱豹的菜品口味和服务态度表达不满。

对于此情况,相关领域人士指出,公司运营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必定会造成经营点出现各类状况,特别是金钱豹这种店铺,大多规模较大,租赁费用十分高昂,然而拖欠供货商货品款项等现象屡见不鲜,势必会干扰供货商与金钱豹的合作关系,供应环节出现障碍,势必会波及到餐饮店正常运作,对于提供自选餐食的店家来说尤其如此。

有位仍在部分门店与金钱豹合作的经销商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当前合作并未终止,不过仅限于以现金支付方式供应少量货物。此外,一位未透露姓名的自助餐公司负责人指出,金钱豹频出问题的情况,尽管与近两年餐饮市场的波动存在关联,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转型步伐过于缓慢。餐饮领域最近完成了一次大调整,从去年起逐渐恢复稳定发展,这次调整后,普通餐馆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豪华餐厅则受到严重打击。然而,餐饮业“四高一低”的困境没有改善,许多没有高消费能力的餐饮公司普遍面临微利状态,为了提升盈利水平,它们纷纷进行变革,简化菜品,压缩店面规模是常见做法之一。自助餐经营面临更严峻的困境,其模式固有弊端突出,覆盖品类繁杂导致利润空间狭窄,同时备餐环节易产生物资消耗,进一步推高了运营开销,这也构成了近期该行业屡曝食材作假丑闻的深层原因。

转型不易

朱丹蓬是食品行业的观察家,他认为金钱豹目前的经营难题,跟它之前多次剥离资产的行为存在关联性。金钱豹始终把品牌定位在高档餐饮领域,并且成功吸引了众多高端消费群体,这表明它在菜品开发和管理运营上曾经具备一定实力。目前看来,金钱豹在经历了两次更换经营主体之后,店铺的运营情况反而每况愈下,这表明它在公司管理层面已经出现了相当严重的问题,倘若这些缺陷无法得到纠正,极有可能陷入不断恶化的境地。

嘉年华国际收购金钱豹的财务报告披露了相关信息,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发现,嘉年华国际方面认为金钱豹在国内具备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且管理团队经验充足,嘉年华国际计划依托这些优势,持续强化金钱豹的品牌影响力,同时扩大其在国内的门店分布,期望借此提升餐厅总量,扩大顾客基础,提高每位顾客的平均消费水平。然而,北京商报的记者在试着联络金钱豹公司时了解到,该公司的高层团队变动比较频繁,记者尝试联系了公司里的五位高管,其中有一位没有接听电话,另外三位则告知已经离开了公司。

嘉年华国际同时意识到了促进金钱豹转变的必要性,在2016年的年度报告中,嘉年华国际就清楚地说明,金钱豹必须根据市场动向和顾客的偏好进行相应的调整,金钱豹将逐步从老式的西式自助转变为多种多样的特色自助,例如海鲜自助,以此来满足顾客的口味。

然而朱丹蓬明确表示,金钱豹早先也曾经寻求过改变,但所选择的新方向同市场前进的轨迹并不一致,同时公司高层的持续离职也会让管理上的挑战更加严峻。倘若金钱豹希望改变当下的不利局面,就必须立刻对所有经营点进行重新评估和改进,筛选出少数几个利润贡献较大的店铺,同时迅速处理与供应方的债务问题。接下来,要充分运用先前建立的有利条件,集中火力开拓以年轻人为主体的购买群体,专门打造更契合他们喜好和支付能力的子品牌系列。另外,必须强化企业内部运作,改善零售点的商品质量与顾客服务,避免金钱豹的声誉持续下滑,努力维系当前顾客群体,这样才有可能促使局势逐步好转。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郭诗卉/文 韩玮/制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