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杯调制饮品,一些基础点心,原以为是一场温馨相聚,不料囊中羞涩。有人半小时内就耗费了七千元。饭局酒局中的骗局并非新鲜事,但近期此类骗局有了新手法,诈骗集团通过网络结识网友,再在实体酒吧租用场地,短短数日就能骗取十几万元。让我们看看上海街头发生的一件事。
王先生使劲喊叫,试图阻止那对男女,但画面里的女子好像没听见,死死拉着男伴,大步往前走,连头都不转。王先生见状,加快速度赶了上去,男伴察觉到有人追,就松开了女伴的手,停了下来。女伴发现后,还是若无其事,想继续拉着男伴往前走。
这位画面中的女性究竟有何举动惹得王先生怒火中烧呢?据悉,就在当天上午,王先生曾拨打电话报警,反映自己几乎遭遇了骗局,而实施该骗局的正是视频里的这位女性。
王先生向民警表示,他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女性,她自我介绍名叫晓菲
王先生在后续对话中了解到,他与晓菲年龄相近,并且兴趣爱好十分一致。晓菲表示,她跟王先生有相似之处,交际范围不大,因此希望通过互联网来结识可能的恋爱对象。
交谈持续了一整天,晓菲最终开口表示希望见面,随后她邀请对方在某个商场外碰头。尽管王先生住所离那家商场超过五十公里远,他依然爽快地应承下来。次日,他比约定时间早了半小时抵达见面处。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会面过程中晓菲提出的一个建议,竟让原本满怀期待的他瞬间失去了兴趣。
晓菲正一门心思往街边那家酒馆挤,王先生顿时紧张起来,毕竟一年前他遭遇过类似状况。
察觉到对方意图不良,王先生决定不再继续纠缠,随即离开了那家商店。然而抵达十字路口时,他越想越觉得愤慨,于是拨打了报警电话,并且怒气冲冲地返回了原地。
未曾料到,仅几分钟过后,王先生抵达那家酒馆,恰逢晓菲正领着新结识的对象入内,他立刻跟了进去,意图揭穿晓菲的把戏,可晓菲一瞥见气势汹汹的王先生,立刻拽着身旁的男子起身走开,随后便上演了视频中所录制的场景。
王先生试图阻止一名男子参加会议,随后便去追赶晓菲,然而在途中,另有一名男子挡住了他的去路。
欲留住酒托女子 却被人阻拦
王先生原本打算在警察到来之前将晓菲女子留下,不料一名男子突然出现阻挠了他,这名男子究竟是谁,他与晓菲之间有什么联系,又为何要阻止王先生呢
就在这时,警方赶到了现场,对在场的两名当事人进行询问。
王先生的情绪十分激烈,而挡在他面前的那个人却异常安稳,他向警察表示,自己叫赵某,既没见过王先生也没认识晓菲,只是偶然路过时目睹一名男士在跟一名女士争执,于是才上前帮助那位女士。
此事果真如赵某所言吗?为何王方提及赵某起初自称为晓菲的表亲呢?显然,情势并非表面所见那般单纯,因此,当局将相关人员领至公安部门,实施深度查问。
另外,负责调查的警察也接触了王先生阻止的那位男士,询问相关细节,该男士表示,他在酒馆花费了五百元,在双方沟通之后,经营场所退还了全部款项。
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杨行派出所民警沈洋表示,他们获知对方支付的五百余元,实际只购买了三杯鸡尾酒。他认为,这种骗术与以往破获的案件手法如出一辙。骗子通常利用网络交友,将受害者引至特定场所,然后进行高额消费诱导。
调查工作逐步展开,案件轮廓已基本清晰,办案人员经过研判,觉得现在并非收网的最佳时刻。
为解开谜团 前往酒吧一探究竟
高价的饮品开销,时常变换的交往对象,还有赵某言行不一的情况,这些都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他们推测,这家酒吧背后可能是一个以约会名义进行酒托诈骗的犯罪组织,这个组织具体有多少成员,赵某是否参与其中,成为了警方想要查明的重点,为了弄清这些,办案人员决定伪装成顾客,亲自前往那家酒吧进行侦查。
这张是警察去那家店买东西时收到的单子,上面有鸡尾酒的价钱,店里最划算的鸡尾酒只要16块钱,最贵的要50块钱,随便点几杯都不可能花500块钱买3杯鸡尾酒。
那个被王先生叫停的男士,为何只喝了三杯鸡尾酒却要付五百元呢?调查人员留在店内,注视着各种顾客,最终察觉到了异常情况。
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杨行派出所民警沈洋表示,他察觉到这些商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正常营业,顾客可以正常消费,他们也会正常接待,网上的团购价格也是真实的。另一种情况则是不正规的,有女性引导顾客进去,这时他们会提供另一份酒水清单。
得知此店以阴阳单计谋诱骗客人,执法人员打算查清该店实际有多少酒托,便若无其事地付账离开。接着,警方调取了附近公共场所的监控录像,察觉到有个频繁到访的身影,此人正是自称替晓菲解围的过路人——赵某。
另外,警方检查了公共场所的录像资料,了解到那个声称叫晓菲的女性,时常光顾这家店铺,每次都会带着不同的男性顾客消费。除了晓菲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女性,她们也是这家店的酒托人员。
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杨行派出所民警沈洋表示,经常出现一名女性单独约见一名男性的情况,这种配对模式十分普遍。她们每天都会带不同的对象,行为举止颇为反常。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女性与男性约会后并不返回住处,而是藏匿在附近小区,待一段时间后,再接洽下一位男士,并将他们带到酒吧继续活动。
警方循着线索,找到了一些受害者,部分人觉得没面子,决定自认倒霉,一般不会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少数人虽然想要讨回公道,但常常会被店家阻止。
警方通过深入调查,查明该诈骗组织由五名成员组成,各自承担不同职责。晓菲和另外两名女性充当酒托,专门在网上寻找潜在猎物,并引导他们到店内消费;张某则扮作服务人员,负责提供昂贵的酒水清单以及处理收款事宜;赵某作为该团伙的核心人物,负责为这些酒托提供掩护,一旦发生状况,他会立即出面协助她们脱身。
调查中,警方了解到,这三位酒托向受害者谎称自己单身,实际上她们都已婚,并且使用的是化名,其中,冒充晓菲的女子真实身份是张某婕,另外两位分别是张某和赵某的妻子。
另外,负责调查的警察发现,那家酒馆并非犯罪集团经营,只是借用其中几张桌椅作为骗局的场所。
酒馆掌柜表示,日间时段不提供服务,出租时段通常在下午两点至晚上十一点期间。租客声称配备专职营销团队,拥有专属酒水清单。所有服务人员均由租客自行管理,计划租赁数张桌位,每日租金为五百元。
根据警方了解,酒吧经营者清楚这帮人意图进行酒托欺诈,却仍然允许把场所提供给他们,这种做法有触犯诈骗法之嫌,事后,案件处理人员将酒托组织里的五个成员和酒吧的三个经营者全部逮捕收押。
短短几天入账十万 群聊背后暗藏引流团伙
办案人员注意到,这个团伙仅用几天时间就赚取了十万元,那么他们是如何仅凭三名酒托,就吸引众多人上当受骗的呢?经过深入侦查,一个叫做“上海宝山海鲜批发”的群聊被警方查获。
这个号称“上海宝山海鲜批发”的群体,实则是为酒托团伙输送作案对象的渠道,他们专门在网上筛选潜在目标,一旦对方被吸引,便将受害者手机号的末四位公布于众当作识别码,三名酒托看到后,通过应答相应编号来确认承接任务。
根据嫌疑人交代,他们骗取受害者钱财后,引流团伙会先拿走一半,赵某和张某各自分得十分之一,剩余的三十个百分点归酒托所有。另外,警方得知,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嫌疑人会着力压缩原材料的花费。
为了招揽持续不断的顾客,勾客集团在众多征婚互动网站毫无限制地广撒网。据涉案人员交代,她们每天能接触到十几个乃至二十几个目标,部分人一看到昂贵的酒水清单就立刻离开,那些陪侍人员也不会加以挽留。
李先生也是受害者当中的一员,根据他的描述,那次极其不愉快的会面,仅是点酒环节就耗费了他将近九百元。
李先生在酒托的持续劝诱下,不知不觉间,这家店内的消费达到了七千余元,用时超过半个钟头,当他回到家,酒意渐消,才惊觉自己遭遇了骗局,然而那个怂恿他饮酒的人,早已不见踪影。
当前,涉嫌诈骗的张某等八名人员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实施刑事强制手段。接下来,办案人员将沿着线索继续追查,对负责引导的团伙进行深入侦查。
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杨行派出所执法办案队队长 陆浩俊:遇到网上邀请线下会面的情况,如果见到人照片和本人对不上,需要格外小心,这有可能是骗局,另外,如果对方带你到消费场所,感觉场所不正规,应当立刻拨打110报警,没有必要勉强完成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