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石的评估工作十分严谨,特别是出具证明文件,务必谨慎对待。这主要是因为红宝石的市场价格昂贵,且辨别难度较大。然而近年来,时常有人手持红宝石的评估文件,声称其持有的红宝石是真品;仔细观察这些评估文件,其内容均为电子探针分析或常规地质岩石矿物检测得出的结论。经宝石学领域运用光学物理学及特定地质岩矿分析手段检测后,那些被认定为真品的红宝石,多数情况下其实质为次品或人工制品,因此必须告诫人们对于此类鉴定结论应保持审慎态度。
红宝石成分是氧化铝,它的硬度值达到九,密度范围介于二点九五到四点之间,属于六方晶系结构,常形成桶状或者柱状板状结晶体,折射率数值位于一点七六到一点七八之间,双折射率极小,仅为零点零零八,具有显著的二色性,其中一种呈现深红色调,另一种则带有淡黄色泽,整体光泽度强,接近玻璃光泽,但亚金刚光泽也很明显,材质比较易碎。
红宝石的明亮色调,基本源于其中包含氧化铬元素。当这种元素的占比达到2%时,就能形成极为珍贵且颜色极为纯正的鸽血红。然而,通常所说的红宝石的红色,特指那些色彩极为鲜明、极为突出的红色,包括大红、紫红、深红以及石榴红等。至于淡红、桃红、粉红这类颜色较浅的红色,则一般被归类为蓝宝石。但是个人认为,所有刚玉的红色色彩都源于氧化铬,不论红色色彩的浓淡都应归入红宝石范畴,称作红宝石。
笔者曾购入并探究过部分国家的红宝石,特别是缅甸的红宝石,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的红宝石。
人造红宝石
缅甸出产的红色宝石在全世界被认为品质最为上乘,其含铁量较低,并且具有非常明显的荧光现象,这是它的一大特点。如今,全球各大博物馆中陈列的红色宝石,绝大部分都源自缅甸。然而,重量达到十克拉左右的优质红宝石,缅甸每年也仅仅能够产出几颗。而那些重量在几十克拉到上百克拉之间的巨大宝石,则需要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有幸发现一到两颗。当您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对于市场上那些重量在几十克拉到上百克拉的红色宝石,在判断其真伪和品质方面,就会更加谨慎和小心了。
人造蓝宝石
泰国红宝石的显著特征在于能观察到成对相仿的晶面,偶尔会彼此交叠,此外还含有微量的铁元素,使得其色泽显得较为深沉,与石榴石相似,因而受到的关注程度不高,并且这种红宝石不会产生荧光现象。
斯里兰卡出产红宝石,其中大部分是浅红色调,真正优质的非常少见。我个人多次在此地买到相关产品,同时在香港也见过不少坦桑尼亚产的红宝石原料和成品,这些宝石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铁元素含量略高,导致其色彩的鲜艳度稍显不足。另有一些红宝石因为铬元素含量过高,呈现出深红色,并且透明度欠佳。不过从我的角度来看,坦桑尼亚产的红宝石品质仅次于缅甸产的红宝石。
人工水晶
人工水晶
人工水晶
人工水晶
越南出产的红宝石多进入国内市场,其中颜色偏浅红的居多,其次是比较显紫的,品质上乘的虽然存在但极为罕见。
分辨红宝石需要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把红宝石和其余红色宝石分开,第二个环节是把红宝石的天然状态和人工制造的状态分开。
刚玉
刚玉的化学构成是Al2O3,它是一种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晶体多数呈现腰鼓状六方柱形态,有时也发现针状或板状,聚集体多表现为块状或颗粒状,其颜色普遍为白灰或黄色。含微量的铬会呈现红色,这种宝石被称为红宝石;如果同时含有微量的钛和铁,宝石就会变成蓝色,这种宝石被称为蓝宝石;有些宝石因为内部存在呈六角对称排列的针状金红石或其他包裹物,因而能够产生六射形的星芒,这种宝石被称为星彩红宝石或星彩蓝宝石。这种宝石具有玻璃般的光泽,通常没有解理面,但由于常常出现沿底面或菱面体面形成的聚片双晶,所以有时会出现裂理。它的莫氏硬度可以达到9,密度为3.98。
常见的刚玉或者刚玉砂(刚玉与磁铁矿的天然结合体),通常被当作优质的研磨材料使用。红宝石和蓝宝石都属于珍稀宝石,假如带有星彩特征则更加难得。不仅如此,红宝石(绝大多数是人工培育的晶体),还充当激光器的激发介质以及精密仪器和计时工具的轴心。刚玉多在硅含量较低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出现,并且也经常在沉积砂矿里发现。全球知名的宝石级刚玉出产区域包括缅甸、泰国、斯里兰卡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国内的新疆、海南和福建等地同样有刚玉资源。随着人工制造技术的提升,现在人造的红宝石和蓝宝石已经十分常见,甚至还有人工制作的星彩宝石。其余的刚玉主要分布在美利坚合众国、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非等国家。希腊的纳克索斯岛是刚玉砂的著名产地。
用微距拍天然红宝石,然后放大看,这样也是可以看清楚
区分红宝石和其余红色宝石较为简单,由于红宝石的红色色泽是其他红色宝石中罕见的,例如容易与红宝石相混的包括:红色尖晶石,红色石榴石,红色电气石,以及玻璃和真假难辨的二层石,这些红色宝石虽然容易混淆,但容易分辨。一种检测方式是测量其折射率,与红宝石折射率相近的仅限于石榴石中的镁铝榴石,这种物质的折射率介于1.74到1.75之间,比红宝石稍低;偶尔铁铝一镁铝榴石可能会和泰国的红宝石相混淆,但两者的颜色差异极大。
合成红宝石
红宝石中多数经过加热处理,这种类型同样可以获取证书,通过密度液体可以分辨差异,密度液体中轮廓模糊的是天然红宝石,边缘清晰的则是经过处理的,如果没有密度液体,就需要依靠目测判断,观察颜色是否由外向内逐渐转变,同时检查加热处理时产生的裂纹。
这类经过充填处理的红宝石,其内部构造跟传统处理方式有显著区别,常见有部分形态完整的针状金红石、磷灰石等结晶矿物包裹体,还混杂着部分因热作用形成的长针状硬水铝石包裹体。由于高铅玻璃填充物的折射率跟天然红宝石非常接近,使得填充物和红宝石裂隙面的接触界限难以分辨,二者表面的光泽差异也不容易察觉。
其它红色宝石品种,除了人造红宝石和红色电气石,都不具备二色性特征。红色电气石的二色性与红宝石相似,不过当置于澈耳西滤色片时,红色电气石不会呈现红色荧光现象。但需留意,极少数红色电气石的颜色源于铬元素,这类在滤色片下会出现荧光反应。区分它们的方法是查看硬度差异。
在暗域场中,或采用光纤从侧面照射时,当样品旋转角度变化时,沿着经过填充处理的红宝石原有裂隙位置,会显现出不同程度的蓝色或蓝绿色闪光现象,这种现象与填充处理过的钻石内部特有的光学效应相似,同时可以看到呈现片状分布的扁平气泡聚集在一起。
二层石只要用心察看,也不难分辨出来,先把装饰物从支架上取下,然后放进装满清水的容器里,在宝石的腰部部位仔细查看,因为二层石由两种不同的红色材料拼合而成,所以颜色差异非常明显,在水中很容易分辨,再用放大倍数为十的镜片观察腰部,可以看到拼接的痕迹以及拼接区域内的微小气泡等,此外还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方法就是测量宝石上下两层材料的折射率,如果两者不同,那么就是二层石。
考一下,看看那个是天然的?
识别出红宝石同其它红色宝石的不同之处,便能够着手下一阶段的检测任务,此任务在于分辨红宝石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制造。
天然马达加斯加红宝石饰品 重量76.70克拉,尺寸4毫米,链长42厘米
这项任务十分艰巨。需要首先借助放大镜仔细审视,以便察觉可疑之处。接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设备进行检测。不过通常情况下,天然材料与人工制品仅凭直观印象,就能根据经验形成初步判断。
天然马达加斯加红宝石项链 76.70 克拉 4MM 42CM
网上一口价:4999.00元
如人造品十分纯净,在透明度很好的情况下,出现一闪即逝的
玫瑰红色调,这是天然品不易出现的情况。
此外红宝石的原料或成品若在表面或内部出现零星的黑色碳质小点或小片,就说明是人造的这种红宝石。
再者,有些天然红宝石内夹有白斑及色彩不均匀者都为真品。
红宝石根据透光程度,能够分成完全透明、部分透明和完全不透明等种类;依据色彩,又可以细分为水红色、粉红色、鸽血红以及玫瑰红色等等。有以劣质红颜色宝石充当红宝石的情况,但这些仿品都不具备红宝石独有的颜色形态和光学特性,也有用人造红宝石来伪装天然红宝石,因为人造红宝石在密度、硬度、色调等方面与天然红宝石非常接近,但是人造红宝石内部结构规整,没有天然瑕疵,色彩分布一致,通常晶体较大,缺乏自然特征。
马达加斯加红宝石 42.20克拉(真假?)
网上要价:990.00元
红石榴石常被当作红宝石使用:石榴石是单相晶体,不具备多色现象,红宝石则多色特征显著;置于紫外光下,石榴石不会发光,红宝石会显现红色荧光;借助放大镜观察,石榴石内部环境干净,红宝石内部则含有大量气体液体包裹体和固体包裹体。
红宝石常被赝品冒充,这种赝品是红色电气石,也叫碧玺,它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有多种颜色,不像红宝石那么单一。而且,切磨好的红色电气石,从特定角度观察,能看见加工时留下的棱线影像,但红宝石就没有这种光学特征。
红玻璃算是最便宜的一种仿制红宝石材料:这种物质整体结构单一,不会呈现色散现象,在放大状态下能观察到里面含有气泡、流动纹等特征。而且红玻璃的断面通常呈贝壳状,边缘线条清晰可见,它的密度不大,用手拿起来感觉很轻。
最终,人造星光红宝石,其六条星线过于明显,并且星线一直延伸到宝石的底部,同时表面能观察到不正常的白色雾气,这些现象都是判断其真伪的明显标志。
要成为优秀的评估专家,需要广泛涉猎,仔细观察,深入分析红色色彩,并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全球知名红宝石产地的独特品质。持续提升自身能力,将为未来的专业工作创造显著价值。
不过即便您已经分辨出真假,但在决定购买之前,仍需借助一些工具仔细查验,人的判断力往往受到诸多自然状况和人为状况的影响,比如天气变化阴晴不定,情绪起伏好坏不一,周围人的干扰等,这些都会干扰到对宝石的鉴定。
在选购价值数十万或百万的珠宝时,作者常常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细致的审视和分析,力求全面掌握其特性,确保对所选宝石有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信心,待内心确认后再进行价格谈判并做出最终决定,这一过程不受个人情绪波动、外界环境变化或他人评价的影响,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前年我购入一枚价值二百余万的宝石,重量超过两公斤,经过将近八个月的反复审视和商议才最终完成交易。对于价值极高的宝石,若是一见钟情立刻购买,往往隐藏着风险,很容易导致损失。
借助专业设备检测红宝石的途径,在海外文献中都有记载,而具体的检测手段其实相当有限。对于价格昂贵者,应当实施多项分析。然而最为关键的是要准确识别所见情况,否则仍会出错。
天然红宝石属于三方晶系,其内部生长纹路呈现为笔直线条,这些线条与晶体表面保持平行关系,不同方向的线条在交汇时形成120度的角度。而人工制造的红宝石则呈现出倒梨形的生长形态,表面布满了密集的弯曲纹路,这些纹路看起来类似于唱片上的凹槽。
如果放大镜无法看到生长纹,可以采用纯二碘甲烷作为浸泡液体,因为它的折射率同红宝石的折射率相近。在装有二碘甲烷溶液的容器底部放置一张显影相纸,然后将红宝石的顶面朝下放在相纸上,并确保有适当的照明。如果显影操作得当,即便是透明度很高的无色刚玉也能显现出生长纹(这一过程必须在暗室中进行),这是一种非常可靠的鉴别手段。
天然红宝石大多带有瑕疵,内部常夹杂其他物质形成的缝隙和不规则小碎片,构成细小的管道结构。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检测,只要能发现这些特征性内含物,即可判断为天然宝石。不过需要留意,不能将人造红宝石中的结晶杂质(呈现暗淡色泽)以及人造品中常见的球形或细长气泡特征相混淆。这些气泡体积微小,有时会成簇密集分布,在光线照射下,能够看到呈现乳白色的反光,显得相当耀眼。虽然和天然物品难以分辨,不过经过长时间观察,经验积累后自然能够准确分辨了。
天然红宝石中往往存在许多人类难以合成的微量成分,这些成分会阻碍短波紫外线进入天然红宝石内部,不过对于纯净的人造红宝石而言,短波紫外线却能轻易地穿透其中。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在平底水瓶里,放入一张感光相纸,把红宝石放在相纸上面,把短波紫外线灯放在红宝石正上方二十厘米的位置,曝光几秒钟(在暗处操作),只要曝光得当,天然红宝石在相纸上会呈现白色(说明紫外线无法穿透),人造红宝石则显示为深色,只在边缘形成一个白色圆圈(表示紫外线能够穿透)。
加工天然红宝石时,必须使台面与宝石的光轴保持垂直关系,这样才能最好地展现其颜色特质,从宝石顶部看呈现单一折射,不会出现二色现象,而人工制品从顶部观察则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二色性特征。不过需要留意,在部分偏远地区,有些人为了尽可能保留宝石的重量,在打磨过程中不会顾及方向性。这种鉴别方法不能单独作为判断真假的依据。
天然物质中,出现块状深色或深浅交织的色差现象,均可当作真品来判定,不过要留意真假红宝石原料会彼此结合的情况。
红宝石的微小切割面相接部位,或其邻近区域,经常能看到细小的裂纹,这种现象被称为受热损伤,这是打磨过程中局部温度过高造成的,当注意到这类裂纹时,务必采用其他手段进行进一步确认。
缅甸出产的天然红宝石,在紫外线灯下或者配合交叉滤色镜观察时,不会显现出磷光反应。而人造的仿制品,在同样的条件下,磷光会持续残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一点需要在暗室环境中才能明显察觉到。
有些稀有天然物质也能呈现短暂磷光现象,需格外小心加以辨别,泰国出产的天然红宝石不会发生荧光效应,必须借助多种手段进行确认。
很多红宝石在紫外线下会显现出亮光,所以国外珠宝店通常会配备紫外线设备,让红宝石呈现出耀眼的光芒,吸引顾客购买。然而,当红宝石离开店铺后,其光芒会明显减弱。因此,在国外选购红宝石时,最好在室外阳光下仔细查看,再决定是否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