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近八旬的长者,满心期待着迎来自己八十周岁的生日,结果由于面包店的最新聘用人员遗失了制作的请求,最终连一块寿糕都未能领到。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堵,咱们来掰扯掰扯到底咋回事。
先说订单咋丢的。
老人家眷提前一个星期就安排了蛋糕,对种类、大小、送餐时间等细节都交代清楚,然而次日联系商家时,对方却表示后台没有任何预订信息。
官方部门一经核查,便发现该店铺的纸质单据与电子文档存在出入,简而言之就是有两本账簿,十分混乱。
为啥非要用手写订单?
目前烘焙领域仍有30%的店铺采用纸质单据记录订单,就连顶尖品牌的电子化管理系统也未能覆盖到60%。
不是买不起电子系统,是许多店铺觉得手写方便,无需花钱购买软件、培训员工,能节省就节省。
可省钱的代价就是订单丢了没人知道,老人的寿宴成了空。
再看员工培训。
新员工就培训1.5小时,行业平均得4小时呢。
1.5小时能学啥?
估计刚知道蛋糕分几种口味,订单咋写都没记牢就上岗了。
店长每天只过目十分之一的订单,十份里仅审阅一份,订单遗失了也难以察觉。
这不是员工笨,是店里舍不得花时间培训,也不想搞复核机制。
加盟商们总想着花小钱赚大钱,培训只是走个形式,店长只顾着推销商品,订单这种琐事没人理会,出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家属为啥不要2000块钱,非要道歉和整改?
八十大寿对老人是啥分量?
人生或许只有一回,蛋糕并非为了品尝,而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讨个好彩头,是情谊,是体面。
两千元难以购置长辈渴望已久的庄重场面,也无法填补亲人心中那份失落空虚。
此外,该场所近两年内已发生三宗同类举报事件,早先应当也是仅以赔偿了结,并未进行实际整改。
家属这次态度坚决,就是不想让其他老人再遭遇这种不公——如果订单管理不调整,下次受损的可能会是你们孩子的生日蛋糕。
整个烘焙行业都得脸红。
2023年蛋糕投诉涨了42%,近四分之一都是订单出问题。
为啥“”用了区块链订单系统就没这事?
人家肯花钱搞技术,每笔订单都记在链上,丢不了、改不了。
可多数店呢?
有些人认为过去的做法已经足够了,还有些人担心升级要花很多钱,因此他们更愿意碰碰运气,而不愿意更新系统。
这并非技术层面的难题,而是关乎职业道德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顾客的需求,确保订单处理稳妥可靠。
官方部门已经开始行动,上海方面将制定服务规范,规定必须在两天之内再次核实。
规范是正确的,可是如果合作单位表面顺从暗地里违背,审查时使用数字工具,平常又暗地里手写记录,该如何处理?
必须密切监督他们切实改进,所有订单信息都要转为电子形式保存,培训时段和审核步骤必须制定严格标准,否则规范就会失去意义。
要是你家老人过寿,蛋糕没了,给2000块钱你能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