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不好吃,下次可以不买。”
当顾客向销售者咨询产品口感时,要是收到类似此前那样的答复,多数人恐怕会忍不住怒火中烧。
盒马未曾料到,仅因一个面包的价格,就能引发网络热议,登上热门搜索榜单。
图源:微博
坦诚地讲,盒马热销的这种面包,价格并非高得过分,却正好触动了大家长期对高价面包的不满情绪。
早些时候尚能于情爱与生计间择一,如今青年辈的困顿在于情感之路永无止境,而温饱也因无力负担而愈发遥远。
图源:小红书
有网民称,可能由于这款面包标明使用了“酸面团”,因此其价格比一般面包略高一些。
图源:盒马App
对酸面包比较熟悉的付女士,试吃了盒马的两款面包,表示价格与品质不符。
人们对价格高低的评价和食物口感的感受,主要受个人强烈的主观想法控制,这与个人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偏好等密切相关。
例如,部分网友觉得盒马的价格公道,称其定价合理,价格透明并非乱收费,并且面包的性价比高于多数蛋糕店,也有评论指出实际支付金额与预期不符,认为价格过高。同时,有人称赞食物美味,也有人抱怨味道糟糕。
显然,事情并没有解决。
人们并非神圣,不过作为支付费用的人,当表达看法或提出疑问时,商家须以谦逊之心去聆听、去回应疑问。例如,可以探询顾客对产品风味哪些地方不满足,从原料开销等角度去说明产品价值所在。
遗憾的是,盒马不是胖东来,在评论区中已有网友道出了这一点。
面包价格狂飙, 月薪2万都嫌贵
这年头,万物皆可“刺客”。
先是“雪糕刺客”,在付款时重创你的经济;接着是“水果刺客”,使获得充足水果变成难得之事。
而最近盒马因单片面包售价被指为“面包刺客”,也并非个例。
近些年面包价格持续攀升,早已不是什么罕见现象了。随便走进一家档次稍高的面包房,那里的价格都会让人感到十分震惊。
过去只需几块钱就能买到的面包,现在常常要花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一个手掌宽的牛角包,售价达到20元;一般的全麦面包,标价30元也很常见;更离谱的是,有些网络流行的贝果,竟然标出58元的售价。
在各类社交网络平台,抱怨面包价格高昂的帖子接连不断。有网友表示:面包原本是日常早餐的首选,如今却只能偶尔享用,因为价格涨幅惊人,实在让个人经济感到压力。
有人讲述过这样的遭遇:在烘焙坊挑选了三个主食,付钱时发现账单上价格高达七十多块钱,顿时觉得这并非在购买主食,倒像是正在购买高档品。
图源:小红书
再看看那些网红面包店,更是把价格玩出了新高度。
上海有家名为“银座仁志川”的吐司店,出售一条800克的生吐司,标价98元,开业初期甚至被黄牛抬高到300元。
图源:小红书
北京市合生汇商场内,仅中高端烘焙店铺就超过二十家,这些店铺的平均消费水平通常为每人在四十至六十元之间。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顿还不错的正餐或许就能省下这笔开销,可现在买个三明治都要花这么多钱。
石头先生的烤炉刚开始在合生汇营业,折扣力度很吸引人,等候的人非常拥挤,但是当“价格调整”之后,排队的人就渐渐少了,从这里可以明白顾客对价格很在意。
广州的UH祐禾面包店同样挤满了顾客,晚上八点多依然需要排队付款。店员刚出炉的枫糖核桃吐司,还没送进展示柜就被抢购一空。虽然这种面包广受欢迎,但价格相当昂贵,稍买几样,口袋里的钱就迅速减少许多。
除了这些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面包价格也在一路飙升。
回想起来,价格低于十元的面包,现在越来越不容易看到了。统计资料表明,去年售价在十元以下的面包只占全部的百分之七点二,反倒是价格超过二十元的面包,其比例却高达百分之五十六点八。
图源:盒马
诸如常见的连锁面包店味多美、好利来、仟吉西饼等,面包的售价普遍在十几元上下。
那些网络流行面包铺,凭借考究的装点、独特的风味以及无所不在的宣传,使得面包售价持续攀升。
如今面包价格急剧攀升,过去普通价位的面包现在已属难得,人们纷纷抱怨难以负担,同时又犹豫着是否值得为了品尝美味而硬着头皮花钱。
超市烘焙产品,性价比之光?
说实话,不能只关注盒马那款价格较高的面包,其实仔细看盒马所有的烘焙产品,也能找到不少物美价廉的面包。
图注:盒马与巴黎贝甜奶酪包的价格对比
事实上,当烘焙店面包售价持续攀升令顾客却步之际,盒马、山姆等大型超市的烘焙商品却似一股活水,以其极低的售价和上乘的品质,吸引众多顾客青睐,变成了人们选购面包的首选之地。
图源:山姆小程序
再观察面包铺和甜点铺的瑞士卷,价格普遍介于五到二十元之间,两者相较,山姆的价位优势相当突出。
山姆的麻薯非常值得购买,一盒里面装有二十四块,售价仅为二十九点八元,口感十分弹牙,嚼劲十足,奶味浓郁,被公认为高性价比的优选,是众多顾客前往山姆购物时必定会选购的商品。
除了山姆和盒马,其他超市的烘焙产品也不甘示弱。
沃尔玛推出了名为“9.99元面包随心选”的促销活动,囊括了三十多种烘焙食品,诸如泡芙、麻薯、蛋挞等,售价低廉,品类繁多,顾客能够自由选购。
大润发的土豆面包,因为拥有特别的外观和诱人的味道,刚一发售就销售一空,还带动了面包房效仿的风潮,而且它的定价非常亲民,只要四块九毛钱一个。
图源:小红书
超市售卖的烘焙食品广受青睐,价格实惠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且其品质和风味,与专业烘焙店的产品相比也毫不逊色。
超市依靠其稳固的供应链和庞大的经营规模,严密管理原料的进货流程和商品的加工细节,保证所有烘焙食品都能维持一致的品质和风味。此外,超市会参考顾客的意见,持续改进商品,开发更多迎合大众喜好的全新品种。
此外,超市的“一站式购物”模式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买烘焙食品时,可以顺便购买其他日常必需品,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超市还经常开展各种优惠活动,提供会员特有的福利,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折扣。
超市在填胃,网红店在填“心”
在这场关于面包价格的风波中,我们见识到面包房的高昂售价与超市的低价出售,更了解到其背后错综的运营考量。
一方是以服务大众为宗旨的零售商,他们凭借实惠的价格和充足的量提供便捷的用餐选择,以此吸引顾客,提升整体人流量。
那边有专门提供情感陪伴的网络名人,他们把面包变成高端社交凭证,获取的是为“品味”额外付费的收益。
面包,一种原本很常见的食物,现在却有了很多额外的意义,价格也让人越来越难以理解。
顾客在选择各式各样的面包时,应该保持冷静,减少盲目购买。
不要被那些浮华的宣传和装饰所欺骗,而是要依据个人的实际要求和财务能力来挑选。
优质的烘焙坊制作的点心,或是普通市场的烘焙食品,只要符合个人口味,就是最理想的选择。
终究,有人为主食付费,有人为空想缴费,至于普通商场和流行店铺,无一不是深谙世事的商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