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周刚把体检单上“血糖临界”那部分拍照发给好友,紧接着就在好利来被秋季限定款吸引——栗子蒙布朗,采用阿尔卑斯设计,金栗子堆叠山顶,仿佛在向我招手“快来尝”。这款9月连续三个月销量领先,实在让人难以抵挡。
柜台小哥说每天十点前卖光,我排到第37号。
前面大叔一口气拎走八个,说是给办公室“秋游仪式感”。
我拿着那个小盒子,心里盘算得非常快:糖分减少了三成,没有卡路里,他们宣传的说法像是可以免罪,但是奶油搭配焦糖脆片再加上栗子泥,就算糖少,依然是高热量的食物。
健康升级?
信三成最多了。
尝了第一口,冰凉栗子泥和香草慕斯交融,寒意直达牙床,甜度却很中规中矩,没有先前那种甜得发腻的后遗症。
我瞬间就懂了为何回购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八,它把“担忧体胖”和“追求快感”结合在了一起,使人毫无顾忌地承受罪恶感。
近旁两位女性一边拍摄一边低声议论说"适合控制血糖",拍摄完毕马上添加美化效果,她们在社交动态中的文字表述我都已经构思妥当:秋季初次品尝的阿尔卑斯,不含糖分,无需担忧影响健康。
呵,谁真信谁胖。
往里瞧,操作间玻璃里厨师正在制作“千里江山卷”,青绿酥皮上撒着食用金粉,仿佛把故宫摆到了餐盘上。这个菜品十一月份才推出,如今预订已经排到了下个月份。
我询问工作人员是否可以单独购买,对方表示货物搭配遵循特殊规则,想要全部收集需要看运气。
好利来对盲盒的经营模式领悟得很深,蛋糕不再单纯是食物,变成了类似抽奖的活动,也充当了人际交往的筹码,还带来了"我赢得了你没赢得"的满足感。
入口处最近增添了云南咖啡慕斯,四小份组合成地理图案,服务人员透露咖啡原料直接向种植园采购,风味说明仿佛是手冲竞赛:采用普洱日晒、保山蜜处理……我尝了一口,初尝感到辛辣而蹙额,回甘却显现出乌梅的酸涩,确实如同品尝即时研磨的饮品。
可35块一口的份量,三口没,钱包先哭。
旁边大爷吐槽:以前蛋糕按斤卖,现在按克算,还越卖越俏。
我提着包裹朝外走,透过玻璃映像看见自己,手里拿着健康证明和季节限定款,一时觉得好笑。
好利来对我们胆小又贪吃的顾客了如指掌:少糖只是虚张声势,合作款代表地位象征,限时发售则是诱惑手段。
它不卖蛋糕,卖的是“我可以对自己好一点”的幻觉。
秋天很短,糖衣炮弹很长。
吃还是不吃,答案早写在你体检报告的小箭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