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女性都藏有两个巴黎幻景,一个映照在香榭丽舍大道,一个闪烁在缤纷的糕点陈列柜之间。倘若褪去法兰西的柔情,那缤纷的糕点王国或许就沦为单调的灰白。
经典法式糕点好比糕点界的哲学理念,此后出现的糕点文化仅是对此进行拓展和演绎。你或许不适应法国那种高雅脱俗的格调与迟缓的节奏,然而正是因为这些特质铸就了它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追求效率的社会背景下,它们不迎合大众,持续保持着从容的姿态,对糕点的原料挑选以及制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秉持着近乎极致的严谨态度。
美国的大份量纸杯蛋糕,以果腹见长,德国的酒渍樱桃黑森林,带着浓郁的乡村韵味,意大利家庭偶然制作的提拉米苏,因主妇的随意组合而别具风味,这些都无法与法国甜点的任何一款相比,后者在精致与复杂程度上更胜一筹。法国人将甜点视为艺术品,即便在当今,其甜点的每一个部分和每一个细节,依然流露出昔日的贵族宫廷风貌。
他们能花好几周,专门挑选可可树上最饱满无瑕疵的豆子来磨制可可粉;能花好几个月,专门寻觅纯野生的优质薰衣草园来提取精华;能花好几年,专门等待一个新配方成熟完善。
今天向你介绍十种最具代表性的法国经典甜品,解析其文化底蕴与内涵,重振法式的高雅与柔情,促使人们更加注重甜品的风味与格调。
1、玛德琳
它确实是甜点界最具格调的,没想到这么微小的糕点,竟然是文学巨匠普鲁斯灵感的来源。
那勺沾着点心碎屑的茶水触碰到他的上颚,让他猛地一颤,他发觉自己身上起了惊人的转变,一股愉悦的感觉迅速传遍全身,他体会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当这枚小点心融入茶汤,在他的口腔里混合,仿佛一枚炸弹投入了幽深的海域,立刻引爆唤醒了沉在海底的往事,这位作家顿悟般醒悟,写作的灵感之门就此开启。相传这个名称源自一位女性烹饪师玛德琳娜,玛德琳点心呈金黄色,形状像贝壳,是法国糕点中的典型之一。
虽然这款蛋糕没有额外装饰,不过它的甜味分量比较足,必须选用口感清雅的茶水,才能充分展现它的独特风味。
2、马卡龙()
马卡龙是法国最具浪漫情调的糕点,其名称“少女的酥胸”便引人无限遐思。
马卡龙最早的构成方式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那个年代,它是一种用杏仁粉制成的糕点。
十五三三年,奥尔良公爵夫人即凯瑟琳·德·美第奇把杏仁夹心饼带到凡尔赛宫,那会儿这种点心还只是没有夹心的普通饼。后来一位对杏仁夹心饼有重大影响的巴黎糕点师登场,他在基础饼坯里夹入奶油和果酱,色彩鲜艳的夹心饼就此流行开来。
法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是马卡龙最坚定的支持者。
它是制作马卡龙最负盛名的品牌,假如你未曾品尝过,切莫轻易对这种甜点妄加评判。由于制作这款甜点极易失败,其酥脆口感便源于对加工及储存时温度与湿度的严格把控,因此寻常的甜品店难以制作出美味的马卡龙也属情理之中。
Herme品牌源自分支,更显卓越,被称作马卡龙界的顶级品牌。
3、欧培拉(Opera)
欧培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糕点,据《拉鲁斯美食》这本烹饪经典所载,它是一种夹有咖啡糖浆和巧克力甘露的杏仁奶油蛋糕。这种糕点最初在法国是由皇家御用的甜品制作商开始推广流行的。经典的六层欧培拉能够带来冲击味蕾的感官体验,咖啡糖浆、巧克力酱和杏仁蛋糕层层交织,在口中慢慢展现,让人内心充满愉悦和感动。喝上一口,咖啡的温和甘甜,加上巧克力的丝滑浓郁,又带有杏仁蛋糕的酥松口感,在口中逐渐融解,感觉非常奇妙。
欧洲历史上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与法国波旁家族之间持续了很长时间的纷争,最终通过婚姻关系得以化解,在那场婚礼庆典上,一道特别的甜品作为压轴大菜亮相,因此欧培拉这道点心现在常常出现在法国人庆祝孩子生日以及举办婚礼的场合,关于欧培拉的来历流传着两种不同的解释,其中一种解释称,这种甜品最初是由法国一家经营点心和咖啡的店铺所创造出来的广受欢迎的甜食。这款点心备受青睐,并且店铺紧邻歌剧院,因此经营者便将其直接称作“Opera”。另有一种解释称,最初制作的欧培拉形状十分规整,表面光滑的巧克力层仿佛歌剧院内的舞台,而点缀其上的金箔片又像是巴黎著名歌剧院加尼叶的装饰,因此得名此名。
4、舒芙蕾()
舒芙蕾,也称作蛋奶酥、梳乎厘,是源自中世纪的法国经典甜品。法文单词“é”含有吹入气体的含义。制作时主要用到纯牛奶和蛋清,需要借助水浴法进行烘焙,在蛋清开始鼓起的那一刻即停止加热。
据了解,舒芙蕾的诞生背景,与当时欧洲社会生活浮华有关。因为社会逐渐富裕,民众也变得追求享乐,人们热衷吃喝,经常举办铺张的聚会,聚会结束后,一整个下午,饱嗝声接连不断。这种“午后饱嗝”的景象持续了五十余年。终于有人开始反思,针对铺张浪费的饮食习惯,便借助一种无色无味且极轻的蛋白,研发出一种叫做“舒芙蕾”的糕点,其象征意义在于,过分膨胀的虚无主义,终究会面临崩溃的下场。
5、拿破仑(Mille )
拿破仑的名称源自法语中的“一千层”,因此也被称作千层酥,它由三层呈焦黄色的酥皮构成,夹层中均匀涂抹着芬芳甘甜的香草奶油以及卡仕达酱,这种酱料也被人们称为蛋奶油,制作完成的千层酥一咬即碎,黄油香气在口中四处弥漫,带来的满足感难以言表。
十九世纪,在高级厨师玛丽改进下,拿破仑得以流行开来。制作酥皮非常讲究,因为大量动物黄油在体温下容易融化,难以把握,这通常是衡量厨师技艺的关键环节。有趣的是,这款甜品的名称其实与拿破仑本人并无关联。可以想见法国人对拿破仑的崇敬之情,便明白这款甜品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拿破仑点心搭配新鲜浆果最为得当,清新的草莓,酸甜的树莓,使口感更加甜美。
6、慕斯()
慕斯最初源自法国巴黎这座闻名遐迩的美食之都,其法语名称意为“泡沫”。这种独特的质感得益于在鲜奶油或蛋白霜中充分搅打形成的气泡,因而吃起来或轻盈如云朵般细腻,或浓稠似丝般柔滑。它既可以呈现蓬松轻盈的形态,也能展现出紧实饱满的质地。丰富的口感搭配各式风味配料,使得慕斯的造型、颜色、构造以及味道都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特点。
冷冻后的慕斯风味绝佳,堪称甜点中的上品。这种甜点的流行契合了人们追求优雅时尚,注重天然健康的理念。慕斯也为糕点师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余地,他们借助慕斯蛋糕的创作,抒发内心的生活感悟和艺术才思。在环球西点大赛中,慕斯项目的角逐向来异常激烈,其竞技水平体现了参赛者的实际能力,也预示着世界蛋糕行业的发展方向。1996年,Eric Perez作为美国顶尖西点师代表,率队参加在法国里昂举行的世界西点锦标赛,最终赢得亚军荣誉。凭借其卓越声誉,1997年受邀为希拉里夫人五十寿辰精心打造专属慕斯蛋糕。同时受邀在白宫现场表演烘焙绝技,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烘焙领域广泛关注,成为一时佳话。
7、焦糖布丁(Creme )
焦糖布丁是广受欢迎的法式甜点,Creme指代奶油,则代表新鲜出炉的状态。表层是色泽金黄且酥脆的焦糖,品尝时用小银勺轻轻敲击顶部,焦糖会碎裂开来,底下是温热的蛋奶甜点,与焦糖碎块一同送入口中,口感醇厚细腻,令人赞叹不已。制作这道甜品的要诀在于控制好火候和蛋液的比例,焦糖的甜度要适宜,放入冰箱冷藏后也能带来别样的滋味。
8、布列塔尼()
布列塔尼源自法国布列塔尼地区十九世纪末的宫廷点心,以黄油和鸡蛋为主要成分,借助特殊手法烘烤成型,蛋糕质地紧实,虽未采用任何膨胀技巧,但在烘焙过程中却能充分膨胀。其风味与一般蛋糕迥异,更接近布丁的口感,表面酥脆,中心绵软,常以苹果泥点缀,或掺入干制李子、葡萄干,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9、勃朗峰栗子蛋糕(Mont Blanc)
勃朗峰栗子蛋糕发源于法国萨瓦和意大利皮埃蒙特接壤的区域,其名称取自外形酷似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的特征。法国版与意大利版的勃朗峰蛋糕大体相似,主要差异体现在顶部装饰的栗子奶油部分。
最早把这种点心当作重要糕点销售的咖啡店,是1907年开业的巴黎咖啡“安吉莉娜”。
10、闪电泡芙()
泡芙在法国的甜品店中十分常见,关于奶油和蛋糕的结合,有种说法是它们结为伴侣,由此诞生了奶油蛋糕,而面包则因此失落,它将对奶油的眷恋默默埋藏在心底,最终形成了泡芙这种点心,泡芙塔是法国一项传统的庆祝活动中的甜品,层层叠叠堆叠的泡芙象征着幸福,高耸的泡芙塔寄托了人们对丰盈幸福的向往。
然而每当人们情不自禁咬下这香甜的泡芙时,常常会遭遇奶油外溢的窘境,这种情况对于注重品质的法国女性而言实在难以接受,因此便诞生了棒状的速成泡芙,让美味与体面得以同时实现,外壳酥脆,内馅包含浓郁的巧克力与杏仁甜酱,其甜味强烈,足以令人沉醉其中,难以停止品尝。
知名的法国甜点制造商馥颂对闪电泡芙进行了创新,各式各样的店面橱窗仿佛是一个微型巴黎时尚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