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日,保险监管部门批准中国人寿创办了另一家支付企业。这表明该公司在获得全面业务资质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其网络商业活动的整体规划也因此变得更加周全。
根据批复,中国人寿将出资2亿元,设立北京宝付通有限公司。
接近全牌照
为布局支付业务,国寿已经调研近一年时间。
2014年上半年的互动业务颁奖大会,国寿总裁缪建民曾经提及,当前正准备获取支付、证券以及银行等金融领域的经营许可,以便促成大型金融保险企业向具备全部金融牌照的服务机构的升级转变。
国寿集团已经囊括了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养老保障、基金管理、信托服务、资产管理、电子商务、实业投资以及海外业务等多项经营许可。
关于支付许可,国寿相关人士当初曾提及两种进入支付行业的途径,一个是进行企业并购,另一个是自主创建。经过一年的考察,国寿最终决定自行组建支付企业。
深挖用户数据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信息,2013年移动支付交易次数达到1674亿次,涉及金额964万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分别提升了2128.6%和3175.6%。进入2014年,仅第三季度移动支付交易次数就达到1284亿次,交易金额为616万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57%和112%。移动支付服务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央行金融IC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枫曾经提及,就提供移动支付服务而言,全国范围内显现出三条并行的电子化发展路径,其中一条是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电子化路径,另一条则是通信运营商独立运营,或与银联协作的移动支付业务路径。另一条路径是移动支付渠道,核心是线上手机端支付功能,包含三个生态支撑:其一基于电商平台构建,其二依托社交商业平台搭建,其三以行业供应链信用结算平台为基础。
国寿推出的宝付通平台,依托于该公司2013年建立的电商平台运作。有金融行业分析师指出,对于已经成立电商业务的保险公司而言,将支付功能与自身业务融合,能够优化公司的支付操作环节,同时也能有效降低运营开支。更为重要的是,国寿成立了自己的支付企业,旗下五亿规模庞大的客户群体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安全地保留用户的相关资料,有助于对用户网络活动进行汇集和研判,为数据深度开发奠定根基。倘若选择购买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服务,则存在客户流失及资料泄露的隐患。
发力互联网保险
网络保险收入构成中,财产保险大约占据整体份额的百分之七十。人寿保险方面比例不大,不过中国人寿凭借与阿里巴巴的协作,其网络保险业务营收已经超越了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
在支付领域,平安已经率先取得进展。自从并购了上海捷银和壹卡会之后,平安支付就开始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其核心支付工具壹钱包已经更新到3.1版本,线上注册用户数量超过一千万人。壹钱包的作用体现在,它以交易作为起点,以支付作为桥梁,将保险、银行、投资等平安集团的核心三大业务板块连接起来,促成这些传统业务的线上到线下融合,达成与网络金融的全面融合。
平安付电子与平安付科技持有的许可涵盖了网络结算、手机端支付、银行卡代收、预付卡发行及使用等多项资质。尽管其发展蓝图明确,然而在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时,平安付的业务拓展依然面临挑战。
国寿在宝付通业务上线之后,能够构建资金与保费流转的完整体系,同时还能增强对第三方支付增值业务的投入,以此改善单纯保险渠道用户忠诚度不高的状况,不过现阶段的核心任务在于全面整合公司内部各项业务,至于后续增值服务的具体规划还有待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