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华 22 年,为什么赛百味还是没能让中国人爱上三明治?

日期: 2025-09-23 20:18:25|浏览: 3|编号: 13988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赛百味,一个在中国说不通的品牌故事

(图自万商汇)

在海外,赛百味的市场定位一直很明确,主打健康与经济实惠,然而进入国内后,这两个卖点都难以被接受。

赛百味胜过汉堡和炸鸡,主要在于它包含的蔬菜种类更丰富,肉类处理手段也更符合健康标准,此外,该公司在市场推广工作中,选用了极具影响力的代言人Jared Fogle。

Jared Fogle 以前体重严重超标,原因是大量摄入高热量食物,并且缺乏锻炼。接着,他借助一份以赛百味三明治为主的饮食方案,成功减轻了200磅,也就是91公斤。因此,他获得了赛百味推广健康形象的机会,担任代言人职务,直到他涉及未成年人的不法行为败露。

(图自 N4BB)

然而,在中国,未经过烹调的生鲜蔬菜,并不契合多数中国人连饮水都要选择温热状态的卫生观念。

(大部分中国人还是爱吃暖的食物,图自养生网)

少数注重锻炼和热量控制的人会认可赛百味的部分低卡三明治,然而,店内的含糖饮料、甜点饼干及油炸薯条的组合,也常让那些以健康为首要考虑的人感到困惑。

(图自 Media Dump)

赛百味有项成功营销手段,并非出自 Jared Fogle之手,而是围绕“$5”这一概念展开的,即消费者支付五美元,便能购得一款一英尺(12英寸)的三明治,这款三明治内含肉类与蔬菜,在美国快餐食品中,它被视为一种较为健康且价格合理的选项。

(图自 Brand )

可是到了中国,许多成年男性连 6 寸三明治都吃不完,价格却要卖到 15 到 30 元上下,实在谈不上便宜。

赛百味本想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的两大长处,到了国内却变得难以理解。这家公司在中国打拼二十余载,似乎仍然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

真·自力更生的中国加盟商

(图自糯米)

赛百味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连锁企业,主要归功于它几乎完全依靠加盟商来开展业务,这一点在中国市场同样适用。

与麦当劳初始投资需达 200 万美元形成鲜明对比,赛百味单店建设成本大约为 80 万元人民币。尽管赛百味的开业条件更为宽松,其运营中收取的分成比例却高达全部营业额的 12.5%,这个比例由 8% 的基础抽成和 4.5% 的推广费用构成,而麦当劳的同类费用仅为 4%。

所以,一旦市场不景气,收益负担就更多地加诸于合作商肩上,这或许解释了近些年赛百味在欧美地区为何要关闭众多门店。

(图自 )

另外,大规模迅速扩张的连锁经营模式会造成各分店水准高低不一。所以,诸如星巴克、必胜客这类海外餐饮企业通常会采用全部直营或绝大部分直营的经营策略来维持标准。

所以,即便各分店所用的食材相同,也时常发生“这家赛百味比别家味道更佳”或“某赛百味分店使用了临近保质期的面包”这类出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在海外地区,一些赛百味门店也曾经曝出过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最初将赛百味带到中国的美国商人 Jim,在应 CNN 之邀接受采访时,也曾透露,历经在华长达十年的赛百味事业磨砺,他已深感身心俱疲。

他不愿意做那些没完没了的店铺检查和温度计测量肉丸的工作,更愿意去播种,然后耐心等待树木生长。

(图自 )

但对于中国市场,那里本就缺乏对产品的了解,并且没有遵循“先建立直营体系来探索发展道路,再推广加盟复制模式”的步骤,这件事看来是难以实现的。

更加糟糕的是,在中国这个急需面向大众普及品牌知识的市场上,赛百味能够拨付用于品牌推广的资金相当有限。

在美国总部,2012 年到 2016 年间,赛百味每年投入的广告费用都超过五个亿。

(赛百味在美国市场的宣传资金,图自 )

不过,赛百味在国内虽然配置了全国性的宣传费用,但这些开支却源自所有店铺的销售收益,数量相当不多,因此只能实施小规模的宣传。

各地方同样设有宣传费用,不过资金来源是当地店铺的收入分成,与地方收益直接相关,所以经营状况欠佳的区域,推广活动会更少,进而形成宣传力度不足导致销售额提升困难的恶性循环。

赛百味中国的官方网站相当寒酸,里面主要是对商品和企业的粗略说明,跟其他方面比起来,涉及合作商机的资料倒是比较多。

社交平台上的关注者数量仅有两万左右。至于国内官方公众号,发布的内容虽然不规律,但图文平均能吸引大约一万人的阅读。这样的成绩是否令人满意呢?

极慢速推动的本土化

赛百味始终热衷于飞速增设分店,并对此感到自豪,但在商品研发方面却显得迟缓。

(赛百味全球门店数与开店计划,图自界面)

中国区域在新加坡亚太总部中属于从属层级,权力有限,在商品层面,主要参照新加坡区域的做法行事。

然而,近些年,赛百味中国好像开始推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产品了。

赛百味来到中国已经二十多年了,到了二零一六年国庆节才推出一款现在菜单上还有的中国风味三明治,叫做川香麻辣鸡三明治。这个新东西虽然和健康没太大关系,不过味道还是有点让人感兴趣的。

(图自享优惠)

此外,赛百味看来终于要应对,国内顾客吃 6 寸三明治觉得不够顶饿(12 寸又吃不完),却又不常以饼干或薯条“添头”的习惯,因而推出了三种由基础配料构成的小食。

(图自赛百味)

本意并无恶意,然而那油润的培根搭配乳酪,还有用肉类搭配高热量酱汁烹制的小食,使赛百味与“健康”二字渐行渐远。值得庆幸的是,这几款小食目前只在广州地区供应。

近些年,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吃沙拉当正餐成为一种新习惯。各式各样带有独特背景的本土沙拉品牌,逐渐成为上班族午餐的选择。

某种程度上,当前流行的沙拉现象,表明中国年轻群体对于以生蔬菜为主料的食物类别,具备接纳潜力,只是必须进行引导和推广。

(成罐销售的甜心摇滚沙拉,图自米娜时尚网)

那款甜心摇滚沙拉主打色香味俱全,另一种好色沙拉则专注于健康轻食,而米有沙拉则着重推广世界各地的特色主食……

(图自 Super )

沙拉对食材新鲜度标准十分严苛,所以,早在 2016 年,就因为品质问题,遭遇了首批店铺停业的情况。

赛百味之前就售卖沙拉,但并非主打产品,在这次消费潮流里,该品牌仅在门店增设了展示沙拉的告示牌,并未借此次健康风行来优化自身的健康品牌形象。

迎来关店潮的赛百味,还能顾及中国市场吗?

在美国,赛百味开创的“新鲜”与“健康”风潮,如今已扩展至众多细分餐饮品牌,例如 Jimmy John’s、Mike’s 等,这些品牌更清楚当代年轻人所追求的,他们引入了更前卫的食材,并搭配了更具社交吸引力的包装设计。

这家公司始终抗拒调整,从 2014 年起,业绩持续走低,到了 2016 年,店铺数量还出现了首次减少的状况。

(图自界面)

面临困境,赛百味于 2016 年更新了品牌标识,随后逐步优化了各个分店的环境布置,并且研发了一款借助通讯软件的智能订餐助手,意图在美国本土重新夺回市场份额。

原先最为可靠的国内市场,现在也陷入困境,没有任何人能够协助一直处境尴尬的大中华区市场摆脱目前的困境。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