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4小时连锁便利店8成“熬夜”抢生意 同质化严重仍难言盈利

日期: 2025-09-27 21:12:49|浏览: 1|编号: 14276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重庆市的24小时连锁便利店数量超过八成,店铺开设速度增长超过百分之二十……最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了“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表明重庆24小时营业的连锁便利店占比达到百分之八十二点五,位居全国首位;该年连锁便利店扩张速率为百分之二十一点三,位列全国第三位。广阔的市场前景,促使众多便利店品牌纷纷拓展业务。不过,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由于产品服务缺乏特色,建设成本高昂等缘由,许多连锁售卖点企业依旧难以实现收支平衡。

调查

增速达21% 八成连锁店“不打烊”

附近有可购、罗森、全时购等店铺,在金州大道北大资源博雅小区3号门外,只要在100米距离内,就能找到3家全天候的便利店,可以满足你的购物需求。

而其中有两家,仅仅相隔几个门面,直线距离不到20米。

在重庆的一些成熟小区,像这样扎堆布局的便利店,司空见惯。

最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表明,2017年,在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考察的36座城市里(不包括拉萨,包含30个省会和直辖市以及4个计划单列市和东莞、温州),重庆的便利店增长速度达到了21.3%,全国排名第三,仅排在西安和昆明之后。

重庆在24小时商店数量占比上居首位,该比例高达82.5%。紧随其后的是海口,占比为82.4%。厦门位列第三,占比为78.6%。

当前众多夫妻经营的小铺面和售卖各种货品的店铺通常无法全天候提供服务,然而大型连锁便利商店几乎都坚持全天营业。重庆一站商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胜江谈到,便利店是最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销售形式,它不仅售卖各类商品,还提供多种即时性服务。全天营业的便利店对于满足顾客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增设全天候服务,既是零售点增强自身实力的举措,亦是顺应市场动向的行为。当前该品牌加盟店共计300家,其中提供全天服务的门店比例超过九成。

重庆罗森透露,目前该品牌在山城开设的网点数量已经超过一百六十家,所有门店均提供全天候服务。

夜间访客数量远不如日间,不过部分区域夜间依然保持相当程度的往来人群。借助全天候营业,可以逐步塑造顾客的购物习惯,等到需要时便容易联想到这个品牌。再者,提供全天服务是我们的宗旨,当市民深夜感到饥饿,或者下班过晚,又或者遇到紧急状况,身边若有个地方能买到东西,就能获得很大便利。另外,店铺通常在夜间进行生鲜等商品的进货整理陈列,同时也会处理即将到期的物品。重庆罗森便利店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说明。

市场

饱和度远远不够众品牌加速布局

在重庆便利店快速增长背后,是重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表明,重庆的市场饱和程度非常低,每29738人才能分到一家连锁便利店,在所调查的36个城市中排名垫底。相比之下,饱和度较高的东莞和长沙,每1000多人就有一家连锁便利店。

这表明重庆市的连锁小型零售店前景广阔。重庆若家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向华表示,重庆市的这类商店市场,发展起步时间不长,现阶段还处于萌芽阶段。

李向华表示,通常情况下,每有一个拥有三千到四千居民的社区,就会有相应的便利店需求。只要五分之一的顾客进店,并且每人消费十元,一个便利店就能维持正常运营。有些经营得不错的门店,每天的收入能够达到一万元以上。

根据重庆连锁经营协会的初步估算,重庆市中心区域具备传统连锁便利店性质的店铺大约有1800家,若参照该区域大约900万的居民数量来计算,那么还缺少1000多家类似的店铺。在市郊地区,这一领域更是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巨大的市场缺口,引起品牌争相布局。

近年来,罗森、可购、若家、一站这些品牌纷纷扩充了新店布局,增设更多门店。

罗森方面透露,到目前位置,重庆罗森已经完成了全市九个主城区的网点分布,总共拥有160多家门店。2018年将把市中心作为重点,逐步向周边的区县发展,预计在今年年底门店数量能达到250家,打算在未来三年内开设的店铺数量超过500家。

家现在经营着320个店面,今年上半年又增设了20多个,下半年计划再开设60到70个。“本年度计划增设100个店面。”李向华表示。

“一站目前已有300家店铺,先前主要在江北渝北发展,今年将拓展其它区县,计划增设100家以上。”一站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胜江说明。

除了已入驻品牌的扩张,外来连锁便利店品牌也在加速入渝。

广东省内的美宜家连锁店、金刚品牌的小卖部,以及四川省境内的喔喔售卖点,这些店铺都先后在重庆市开展了业务。

另有一些大型企业也在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例如阿里巴巴和苏宁易购等公司。苏宁易购在本年度已经在重庆市完成了店铺的初步建设,根据其发展安排,今年内将在市中心区域增设100家新的零售网点。

瓶颈

多数处于市场培育期同质化严重

大家都瞄准了便利店这块蛋糕,但味道如何,只有吃的人知道。

经过记者的深入探访得知,这些分布广泛的连锁售卖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活跃,然而在经营层面却面临着利润微薄的困境。

连锁便利店行业当前普遍在扩张市场,但实际实现盈利的企业数量有限。陈胜江指出,便利店行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巨额投资,涉及物流网络和信息系统等多个方面。以某个连锁品牌为例,其初期就建造了四千平方米的仓储设施,配置了六部配送车辆,仓库工作人员更是达到了三十人,这些投入至少需要几百万元。

李向华谈到,创办一家连锁便利店企业,初始阶段需要准备两百万元以上的货物储备,此外,还涉及物流中心的建设、配送体系的搭建、经营场地的租赁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等多项前期投资。

重庆罗森便利公司负责人藤原孝司向媒体表示,公司扎根山城已有八个年头,初期主要着力于物流网络及信息系统的构建,属于为长远发展奠定根基的时期,今年起才将重心放在实现经济效益上

经营商品服务缺乏特色,同质性很强,也是当前连锁便利店的主要弊端之一。

调查发现,多数连锁售卖点宗旨、内部装潢、售卖商品及服务大体相同。店铺多开设在人流密集的办公场所、居民区、交通枢纽、商业区或街边。售卖的商品以日常用品、零食、饮品居多。部分店铺增添了即食食品。这方面,国外售卖点经营得更为出色。像罗森和711那样,既能买到盒饭、包子、关东煮、三明治等速食,也能领到需要加热的自制套餐、奶茶、咖啡等饮品。今年,重庆罗森还推出了广受欢迎的番茄饭。

售卖加工食品,对小型售卖点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例如铺面规模、送餐效率、劳动力配置等。李向华说明,以铺面标准为例,必须设有熟食售卖专区,整个空间起码要达到五十平米。

出路

差异化经营熟食加自有品牌是方向

不少从事便利店行业的人士称,重庆的便利店市场目前仍处在上升初期,接下来三到五年有望迎来鼎盛发展时期,但如何实现经营上的特色化规划,争取到有利的竞争地位,是便利店行业当前亟需攻克的挑战。

家便利店的主管李向华表示,熟食与自有商品的结合,将是今后连锁店进步的主要路径。

制作熟食的成本相对较高,但收益更为丰厚。李向华指出,普通便利店商品销售,利润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就算良好表现,而熟食的利润率能超过百分之五十。去年年底,若家便利店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熟食产品——若家小面。今年计划让八十到九十平方米的店铺全部配备若家便利店和若家小面这两种业态。

李向华思考的另一个出路,则是做自有品牌。

要做到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李向华表示,现在若家已经着手打造部分自有品牌,并且已经登记了“若家”系列标志,接下来将推出更多自主产品。

一站便利店则考虑的是要做到轻化。

陈胜江表示,当前便利店的主要客户群体趋向年轻化,一站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满足这些顾客对高效便捷的需求,现已将本地多种服务纳入其中,比如福利彩票、体育彩票以及公交卡的充值业务,实现了多项服务集中办理;此外,今年对门店的布局和商品种类也做了优化,比如店铺的装修风格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还增加了包子、馒头、豆浆、咖啡等商品,特别是早餐供应,今年将重点提升这一方面的服务。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透露,从全国范围分析,2017年便利店的扩张速度为23%,市场里已有超过十万家店铺,整体营收达到1900亿元,新开店数量和原有店铺销售额均实现增长。经过对55家便利店运营情况的考察,这些样本企业平均每家每天的销售额大约为五千元,表明还有显著的进步潜力。

现在,很多小卖部的预包装食品和本店货物的比例正在慢慢增加,但商品种类组合的改进余地还很大,有四成样本公司的预包装商品销售额低于十分之一,有八成样本公司的本店货物销售额也低于十分之一。另有一些公司,他们从事数字技术和环境整合业务,正逐步改变零售业的走向,由于数字化的影响和规模优势越来越明显,许多小型食品店已经无法继续经营,所以,如果便利店想要继续存在,就必须进行数字化升级。

开家便利店要多少钱 ?需要20万元~30万元

通常情况下,初次建立一家五十到六十平方米的商店,大概需要二十万到三十万的钱款。

A·租金

因地段的不同各异,平均来讲,一般200至300元/平方米

B·加盟费

除开那些外国企业创立的品牌,国内公司通常只需一次性支付三万到四万块钱,这笔钱涵盖了合作入门的款项、保证金的数额,以及第一年的运营维护成本。

C·硬件投入

涉及店面装饰工程、购置结算装置、储物架等各项装置,大约占整体开销的三成

D·人员

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店铺,通常配备三名工作人员,他们的薪资大概介于三千到四千元之间

E·首期货款

5万元左右,约占整个投入的五分之一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