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最近外出购物时或许会留意到,一些被称为“三坑店”的店铺,正日益常见于时尚购物中心和艺术创意聚集地等场所。
某些店铺同时售卖JK制服、汉服和洋装,这类店铺被称为“三坑店”。因为购买这些物品需要克服一定门槛,而且价格通常较高,所以JK制服、汉服和洋装被合称为“破产三大坑”,而“三坑店”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渴望突破界限的心态、目标群体的高度重合,以及急切拓展客源市场的动机,促使“三坑”文化相互交融,以集合店铺的模式从网络空间延伸至现实场所。随着线下“三坑”店铺的兴起,“‘三坑’正迅速扩大影响力”这一观点逐渐被各界广泛认同。
据相关资料统计,2020年“三坑”服装市场总额突破200亿元,其中JK校服、汉服和洋装分别占据了约35%、30%和35%的份额,预计到2025年,“三坑”市场总额将增长至1266亿元。
今日所载文章,阐述了这个千亿规模行业的相关状况。所谓“黑店”如何声名鹊起?伴随受众范围增大,“黑店”业态前景是否具备长足发展潜力?敬请阅览。
当充满活力的JK制服、蕴含中国传统特色的汉服以及设计精巧的西式礼服聚集在同一个购物场所,你是否会动心想要进去看看?
目前,许多类似店铺开始遍布商业综合体内,文艺区,还有年轻群体聚集的时尚地标等地方。
服装制作过程十分繁琐,版型设计也与众不同,再加上鞋袜包等配件数量众多,一套齐全的服饰对于还在学校或者刚进入社会的Z世代消费者而言,价格相当高昂。因为这个原因,JK制服、汉服以及洋装被合称为“破产三大坑”;在实体店中,同时售卖这三种服饰的店铺被称为“三坑店”。
一套完整的JK校服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上衣、下装、鞋子、袜子、领带、手提包,还有帽子等配件,这些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套装,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统计资料,上海市的香港名店街和迪美购物中心这两个购物场所里,售卖特定商品的店铺数量超过一半,其中香港名店街售卖这些商品的店铺比例更是高达七成;在成都天府广场,特意规划了专门售卖这些商品的街区,这个街区里三种不同类型的店铺分别占据了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二十的份额;同时杭州市和广州市的多个地区,许多老式商业区选择引入小型售卖这些商品的店铺,以此作为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策略。
随着线下“三坑店”的兴起,“‘三坑’广为人知”已是各界普遍的看法。
但是,数量从“一个”增长到“三个”,阵地从网络转移至实体,这些新兴店铺能否趁着新消费品牌快速发展的势头,在服装领域成为备受瞩目的流行现象?一旦投资热潮退去,这些店铺在主流市场又能持续多久?
这些问题,尚未有答案但值得探究。
逆向生长
“变身”异次元少女生活馆
不同于常规服装,“三坑”行业普遍运用一种低成本运作方式,品牌先在网络上建立店铺,展示服装的设计图样,确定预定发售的日期,并且向购买者收取预购的款项。品牌接着把收到的款项用于购买原料、安排工厂制作等步骤,然后依据预购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出货的日期和数量,以此防止货物囤积。
整个流程耗费时间较多,顾客从支付预付款到收到货物,通常要等上一个月到三个月,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传统服饰和西式服装,交货时间可能还会持续三个月以上。
线上展示设计图 图源:网络
在漫长的购买链路之外,“三坑”还有很多独特的“规矩”。
诸如,产业圈子文化特色显著,社群间消息多数局限于内部传播,因而带有一定隔绝性;圈子成员普遍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习惯于在互联网上对仿冒品、抄袭作品进行“执法(批评选购仿冒裙的顾客)”。
多年来,关于何处购买,怎样购买,买哪些等疑问,一直成为众多对所谓“三坑”抱有好奇心的普通人进入该领域的一大障碍。
随着年轻一代的快速崛起,对特定风格服装的购买欲望急剧攀升,相关市场交易量显著增加。
腾讯公布的《00后爱好调查》表明,目前,JK服饰、汉装、西式服装这三种类型是年轻一代关注焦点里的前三甲。
以汉服为例,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与天猫共同推出的《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表明,2017至2019年间线上汉服销售量大幅攀升,大约有1800万人曾经购买过汉服,潜在消费者数量已经超过4亿。
图源:《线上汉服消费洞察报告》
市场需要持续增长,但不同群体之间仍有隔阂。渴望突破界限,面对相同的目标人群,以及追求更多潜在客户,促使三种领域合并,以集合店铺的模式从网络空间进入现实场所。
上海“破产一条街” 图源:小红书
诸如十二光年这一“三坑”集合品牌,当下在地面已开设八处铺面,预计岁末能扩展到三十家;还有猫星系,这同样被泡泡玛特等投资方看重的“三坑”店铺,现在全国范围内也已有十六家分店;另外,带有“三坑”店铺特色的创意区域,也在各个都市接连出现。
引流“地球人”
打通线下渠道能否打破圈层壁垒?
与线上品牌专卖店不一样,"三坑实体店"里汇集了汉服、JK制服、洋装这三种类型,在具体服饰方面,借助品牌授权这一方式,达成了知名"三坑"品牌的集中展示。
十二光年店铺里,自有品牌占比达到六成,剩余部分是与织羽集、玻璃纸之夜、浅岱江南、中牌制服馆、天使之泪等品牌合作推出的商品;猫星系店内除了自有品牌桃乐丝之夜、星芙颂,还包含御茶家、胡桃木JK这些国产品牌,以及日本-et-、 World等国际品牌。
十二光年店铺 图源:网络
这些实体店铺与网络销售不同,定价会高出十元到二十元,不过顾客能够试穿款式,还可以接受相关文化介绍,部分服装在店内就能拿到,无需经历网购物品的漫长等待,整体上增强了购物感受。
也因此,“三坑实体店”还承担了为圈层“拓客”的重任。
“十二光年”的创始人刘炚岄曾经谈到,与二次元有关的产品在网络上角逐非常猛烈,吸引顾客的开销很大,不过,在现实世界中,售卖二次元商品的铺面散布得不集中,品牌若是通过实体店面,便能够触及更多的泛二次元女性群体。
借助“集合店”的模式,“三坑实体店”能够更直接地接触顾客,同时让三种不同服饰彼此促进,达成“买一种,了解三种”的推广目的,从而冲破单一群体局限的市场范围。
另外,为了增强顾客的忠诚度,实体店铺会时常开展面向核心顾客的专属活动,比如新入行者的时尚分享会、万圣节特别市集、同领域同区域间的社交联谊等,旨在让刚接触该领域的人士更好地融入群体。
汉服线下活动 图源:网络
这种模式不断循环,品牌吸引顾客的成效非常明显,载艺星辉的联合创始人黄正能曾经说明,在洋装品牌仲夏物语实体店的销售业绩里,超过六成的客户是第一次光顾的“地球人”,刘炚岄也谈到,十二光年的线下顾客构成里,“地球人”和资深的爱好者数量相等
当“小众”走向大众
“三坑”背后的百亿市场
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三坑”服饰市场总额已突破200亿元,其中JK制服、汉服、洋装的市场份额大约为35%、30%、35%。
依据先前公布的“2020年汉服支持者数量为 516 万人、相关产品交易金额为 63.6 亿元”的资料,可以估算出,2020年“三坑”服饰整体交易体量约为212亿元。该组织同时估计,到2025年,“三坑”产业的总规模可能增长到1266亿元。
一些新的趋势也开始呈现。
诸如,“三坑“品牌的服饰,其创作空间相当宽广,和著名动漫作品、历史剧以及复古类游戏进行合作推出的产品,是合作双方共同进行宣传推广的着力点。
十三余这个主打汉服的“三坑”品牌,早先就曾和《清平乐》电视剧、《江南百景图》游戏、《王者荣耀》游戏以及《魔卡少女樱》动漫这些知名作品合作,设计过联名款式;仲夏物语也跟《奇迹暖暖》游戏、《第五人格》游戏以及三丽鸥公司的诸多形象合作过联名设计。
十三余&清平乐、仲夏物语&《第五人格》 图源:网络
此外,部分瞄准Z世代客群的品牌,也对“三坑”行业前景持乐观态度。近些年时间里,泡泡玛特、B站还有游戏公司米哈游,都曾对“三坑”类型企业进行过投资行为。
然而,虽然投资机构和市场对所谓“三坑”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但表面繁荣之下,整个行业依然面临一些阻碍其长远发展的瓶颈。
相比之下,其他商品领域不尽相同,这个特殊圈子里面参与者数量可观,但行业规则并不完善,网络层面知名的品牌不多,实体店铺密集的模式也不容易产生品牌影响力。
在那些同样存在增长潜力的基层市场,由于直接销售模式要求店铺在初期投入大量资金,并且从品牌方获得经营许可还需额外缴纳费用,一些经营规模较小的店铺常常由店主本人扮演顾客角色购入商品,更换标识后转手卖出。
图源:网络
猫星系等品牌也提及过,以后会在小城市推行半管理合作模式开展业务,不过现阶段来看,整个领域短期内还无法建立标准化的市场运作体系。
另有一些方面,所谓“三坑”的上下游产业体系还不够完善,品牌创造的产品数量不多,这个领域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借助形象授权的模式来拓展市场,目前正处在吸引顾客的阶段。
整体而言,“三坑”领域因其显著的社交特征、牢固的用户关系和频繁的消费行为,顾客的支付倾向较高,不过伴随圈子范围的增大,顾客持续进入市场,“三坑”产业接下来必须建立更完善的产业体系,增强品牌承载水平,减少生产销售环节,汇聚头部品牌优势,从而抓住新兴消费品牌快速增长的机遇,达成突破圈子后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