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华 22 年,为什么赛百味还是没能让中国人爱上三明治?

日期: 2025-09-29 16:06:29|浏览: 4|编号: 14403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赛百味,一个在中国说不通的品牌故事

(图自万商汇)

在海外,赛百味的市场定位一直很明确:既经济实惠又有益健康,可进入国内后,这两大卖点都难以被接受。

赛百味胜过汉堡和炸鸡,一方面在于其三明治包含的蔬菜数量更丰富,另一方面在于其肉类处理方式更为健康,此外该公司在市场推广中还善于运用极具影响力的代言人杰拉德福格尔,他极具号召力。

Jared Fogle 体重严重超标,原因是大量摄入高热量食物且缺乏锻炼。他随后采用以赛百味三明治为主的饮食方案,成功减轻了200磅(91kg)的体重。凭借这一转变,他担任了赛百味推广健康形象的代言人,直到他涉及未成年人的丑闻败露为止。

(图自 N4BB)

然而在中华大地,未加烹调的绿色植物,难以契合众多华夏儿女连饮用都需温热的水质观念。

(大部分中国人还是爱吃暖的食物,图自养生网)

少数注重锻炼和热量控制的人会认可赛百味售卖的一些热量较低的三明治,然而,店铺内供应的含气饮料、甜度高的饼干以及炸薯条,同样让那些以健康为首要考虑来此用餐的人感到困惑。

(图自 Media Dump)

赛百味有项成功的营销方法,并非出自 Jared Fogle之手,而是围绕“$5”这一概念展开的,即消费者支付五美元,就能获得一款包含肉类和蔬菜、尺寸为一英尺(12英寸)的三明治,这款产品在美国快餐食品中,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健康且价格合理的选项。

(图自 Brand )

可是到了我国,多数成年男性连 6 寸三明治都吃不够,其售价却需要 15 至 30 元上下,确实不能算是便宜。

赛百味在欧洲和美洲备受推崇的两项长处,到了东方却变得难以理解,完全失去了吸引力。这家公司在中国服务了二十多年,仍然没有找到应对之道。

真·自力更生的中国加盟商

(图自糯米)

赛百味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连锁品牌,主要得益于其几乎完全依靠加盟商来运作的模式,在中国市场也是这样。

与麦当劳初始投资需要两千万元人民币相比较,赛百味开设一家分店的总花费大约为八十万元人民币。尽管赛百味的入行条件更为宽松,不过其持续性的提成比例却高达营收的十二分之一点五,其中包含八分之一的营业额提成以及四分之十五的宣传费用,而麦当劳的提成比例则为四分之一。

所以,一旦市场活跃度下降,收益负担就更多地施加给了合作经营者,这或许解释了近些年赛百味在欧美地区众多门店停业的现象。

(图自 )

另外,大规模迅速扩张的连锁经营模式容易造成店铺水准良莠不齐,所以像星巴克、必胜客这类国际餐饮企业通常采用全部直营或绝大部分直营的经营策略来维护品牌水准。

所以,即便各分店所用的食材完全相同,也时常会发生“这家赛百味比别家味道更佳”或“某赛百味店用了过期的面包”这类出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在海外地区,一些赛百味分店曾经曝出过卫生方面的隐患问题。

最初把赛百味带到中国的美国商人 Jim,在回答 CNN 问题时,透露出,由于在中国奋斗了十年赛百味,他身心俱疲。

他不愿意做那些永无止境的检查店铺和把温度计放进肉丸里的监控任务,他更愿意去播种,然后耐心等待树木慢慢长大。

(图自 )

但对于产品认知本就不足,又绕过了先直营探索模式再加盟扩张的中国市场而言,这显得颇为不易。

情况更加糟糕,在中国这个急需面向大众普及品牌知识的市场上,赛百味能够挪用的用于形象推广的预算相当有限。

在美国总部,2012 年到 2016 年间,赛百味每年投入的广告费用都超过五个亿。

(赛百味在美国市场的宣传资金,图自 )

不过,赛百味在国内虽然建立了全国性的广告资金池,但这些资金却源自所有门店的销售收入,数量非常少,因此只能用来做少量的宣传。

各区域均会配置宣传费用,该费用源自当地店铺销售额的提成。因为与地方收益相关联,所以经营状况欠佳的区域,投放的广告会更少,进而形成宣传力度不足导致销售额增长缓慢的恶性循环。

赛百味在中国的官方网站相当寒酸,里面基本上只有关于产品和公司的简单说明,而相比之下,有关合作商机的介绍则更为丰富。

社交平台上的关注者数量不多,仅有两万余人,相比之下,中国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表现略佳,其不定时发布的文章和图片,平均能吸引约一万的阅读量,这样的成绩是否令人满意呢?

极慢速推动的本土化

赛百味长期以来专注于门店数量的迅猛增长,并对此感到自豪,但在产品研发方面却显得步伐迟缓。

(赛百味全球门店数与开店计划,图自界面)

中国这个市场,是新加坡亚太总部领导的一个分支,权力不大,在产品方面,基本上是依照新加坡市场的步伐行动。

可是,近些年,赛百味国内好像终于要推出一些本地化新菜品了。

赛百味来到中国已经二十多年了,直到2016年的国庆节才推出一款现在菜单上依然有的本土化三明治,那就是川香麻辣鸡三明治。虽然这款新品和健康没有太大关联,不过它的味道还是具备一定号召力的。

(图自享优惠)

此外,赛百味似乎终于要应对,中国顾客吃 6 寸三明治觉得不顶饿(12 寸又吃得过多),却又不适应用饼干或薯条“补充”这个情况,因而推出了三种以基础配料构成的小食。

(图自赛百味)

本意是积极的,不过那油腻的培根搭配芝士,还有用肉类覆盖高卡酱汁制作的小吃,使赛百味越来越偏离健康的概念。值得庆幸的是,这几款小吃目前只在广州地区供应。

近些年,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吃沙拉当正餐成为一种新习惯。各式各样带有独特背景的本土沙拉品牌,逐渐成为上班族午餐的选择之一。

从某个角度分析,这次的沙拉流行,表明中国年轻消费者对这类以生蔬菜为主的食品,具备适应能力,只是必须进行引导和推广。

(成罐销售的甜心摇滚沙拉,图自米娜时尚网)

这款沙拉主打色香味俱全,那款沙拉侧重健康理念,而此款沙拉则宣传世界各地的特色主食……

(图自 Super )

沙拉对食材的新鲜度标准极为严格,所以,早在 2016 年,就因食材问题出现了首批店铺停业的情况。

赛百味本就售卖沙拉,但并非主打产品,在近期消费潮流下,该品牌仅在门店增设了介绍沙拉的告示牌,并未借此次健康风行,优化自身的健康品牌定位。

迎来关店潮的赛百味,还能顾及中国市场吗?

在美国,赛百味开创的“新鲜”和“健康”风潮,如今已扩展到众多细分餐饮品牌,例如 Jimmy John’s、Mike’s 等,这些品牌更了解当代年轻人的需求,他们引入了更时尚的食材,并设计了更具分享吸引力的包装。

赛百味始终抗拒调整,自 2014 年起,业绩持续走低,并且在 2016 年,店铺数量首次出现减少的现象。

(图自界面)

关键时刻,赛百味于 2016 年更新了品牌标识,接着逐步优化实体店面的布局,更开发了一款依托于即时通讯软件的智能订餐助手,试图在美国本土市场夺回优势。

就连先前最保险的国内市场,现在也陷入困境,究竟有谁能来协助处境尴尬的大中华区市场摆脱目前的困境呢?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