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长沙的阳先生向澎湃质量报告反映情况,他通过阿里健康大药房购买处方药物,完成付款之后,没有出示任何线下医院开具的处方单或病历资料,只是在线上问诊时选择了“半身不遂”作为症状,结果互联网医院远程诊断他患有“半身不遂(偏瘫)”,并且发放了购买10盒人参再造丸的电子处方。
阳先生被隔空诊断为“偏瘫” 本文图片均为当事人提供
阳先生提及,其父服用该药品后双下肢出现水肿现象,他打算要求退货并追讨赔偿,但相关方表示必须提交三级甲等医院的诊疗文件。
7月14日,澎湃新闻报道与阿里健康客服取得联系,了解到该平台售卖处方药需要凭线下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病历资料以及相关检查记录等文件才能配货。针对阳先生通过描述病情获得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购药的情况,阿里健康客服部门回应称,会对此事展开调查确认。
今年三月十五日,澎湃新闻报道,对十一个网络药品销售渠道进行检测,发现这十一个线上药品销售渠道全部存在无需顾客提交病历资料、难以排除编造病症、仅通过简单询问即可开处药方并销售处方药物等问题。
网售处方药不凭处方也能买
5月27日,阳先生通过淘宝网店阿里健康大药房订购了十盒处方药“同仁堂人参再造丸”,总金额为495元。接着,他在咨询信息部分选择了一个描述,称自己“可能患有半身不遂”。然而,阿里健康并未对阳先生进行任何核实或检查,也没有要求他提供任何病历或检查记录。几天后,十盒“人参再造丸”被寄往了阳先生指定的地址。
阳先生购买的处方药。
阳先生表示,他给实际患有“半身不遂”病症的老父亲服用了买来的药品,不过吃了四盒之后,老人家身体感觉不对劲,主要表现为“腿脚发胀”。他认为这药可能存在缺陷,于是联系了商家,想退回剩余的六盒,但对方答复说这种药品不允许退换。
他认真核对了个人购买记录,了解到,自从他在网络平台提交过问诊资料,5月28日莲藕互联网医院便发来电子药方,上面明确记录他的病症为“半身不遂(偏瘫)”。不过,他购买药物是为了照顾父亲,而自身并无任何不适。
澎湃新闻报道,经调查,阳先生提供的购物链接显示,要买“同仁堂人参再造丸”,必须先“提交预定”,系统还提醒“处方药下单后要马上补充问诊信息”。阳先生谈到,他在完成支付操作后,收到了阿里健康的短信,内容是“您购买处方药必须填写用药信息,否则订单将在24小时内自动取消”。阳先生选定了相关内容,第二天又收到了阿里健康的消息,说医生依照他的病症说明拟定了药方,药方将由药师进行审察,审察无误后会为他配药并安排寄送。
药房根据阳先生的描述开具的处方
记者测试:随便勾选病症,电子处方单秒开
7月14日,澎湃新闻报道,阳先生通过购物链接反映情况,指出处方药的销售流程存在漏洞。经调查核实,所谓的处方环节实际上不具备约束力。用户只需完成药品购买环节,阿里健康大药房就能依据顾客选择的症状,迅速生成电子处方文件。
465元(优惠30元)的订单支付成功,会跳转至“提交问诊信息,去问诊”页面。该页面设有四种病症供买家选择,分别是“脑梗死”、“脑血管意外”、“偏瘫”以及“半身不遂(偏瘫)”。买家需先勾选对应的病症,接着再勾选“确认已在线下就诊病服用过订单中药品,无不良反应”,随后页面将自动进入“医生开方”步骤。
在这个步骤里,服务窗口弹出来一个提示,内容是“XX医生依据您的状况,现在给您开出这个药方”,不到一分钟,一张电子药方就做好了,选了“半身不遂(偏瘫)”的记者,也被远程判定为“半身不遂(偏瘫)”,需要每次服用3克,每天服用2次,总共要服用10盒人参再造丸。
接着,记者又重新订购了这种药品,这次选择了“脑中风”。在这次医生接待时段,记者被判定为“脑中风后续影响”,同样拿到了需要服用十盒人参再造丸的药方。
澎湃新闻报道, 《处方管理办法》第二条款明确指出, 所谓处方, 是指经过注册的医生和助理医生, 在看病过程中写给病人的医疗单据, 需要药师进行核对、配药和确认, 它同时作为病人用药的证明, 还涵盖了医院病房里的用药指令单。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药品零售机构需要遵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分类管理的相关规范,在售出处方药时必须依据处方执行。
三位为记者和阳先生发出电子处方的医师,是否持有合法的执业资格证明?记者在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的执业医师检索系统里,未能查到有效信息。接着,澎湃新闻报道联系了阿里健康的服务电话,接听的工作人员表示,使用电子处方单的医师具备必要的从业条件,但是关于具体负责开具处方的医生的情况,需要等进一步核实之后才能回复。
商家称将核实
关于网上购买处方药的诸多问题,部分新闻媒体有过披露。二零一九年六月,人民网刊文指出“用宠物图片充当诊疗证明就能网购处方药”;二零二一年五月,北京青年报又报道了“无需医生问诊,仅凭勾选病症就能获取电子处方”的情况。北京青年报进行的一项调查中,一位医学专家透露,非处方药物通常伴随显著的不良反应率,存在潜在的治疗风险,因此必须由医生在权衡用药的潜在危害与预期疗效之后,才能做出使用与否的决定,部分非处方药物需要依据病患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者在用药前后进行特定的医学检测。
阳先生与阿里健康大药房客服的沟通内容表明,阳先生购买的处方药不能退也不能换,如果想要获得赔偿,必须阳先生提交由三级甲等医院开具的证明,并且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必须能够判定身体不适是药品或商品引起的。
阳先生与客服的沟通。
阳先生指出,阿里健康大药房为了销售药品,借助关联的互联网医院,轻率地判断他患有“半身不遂”,这种做法违背了《处方管理办法》的第二条和第六条,属于没有根据的诊断、违规开立处方的行为,于是向广东省药监局提出调查惩处的请求,该请求目前已经从长沙寄出。
7月14日,澎湃新闻报道,以顾客身份致电阿里健康服务热线,接听人员说明,该平台售卖处方药品需要凭线下医院开具的诊疗证明、病历记录以及相关检查数据等材料,才可安排寄送。针对阳先生订单中,依据买家口述病情获取的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购药情形,客服回应称,会展开调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