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风和寒潮蓝色预警。北风呼啸,气温骤降,但各类骑手并未停歇,依旧奔波于大街小巷。他们从白天一直忙碌到深夜,又从清晨开始新一轮工作。送外卖、送药品、跑腿,骑手们快速响应订单,同时满足了市民各种具体而实在的需求。这些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通过“下单”和“送单”得以满足,也展现了新就业群体与市民之间的互助情谊。
外卖
凌晨“接力” 只为粥热汤暖饭香
深夜送餐不易,刚收到新的配送任务。凌晨十二时,在霄云路“口福居”牌坊旁,外卖员马志鹏的手机亮起,提示有新订单。这位20岁的年轻人,是饿了么三元桥站点中最年轻,却是最有经验的一名骑手。
根据岗位安排,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属于后半夜工作时段,那时通常会有三四个工作人员轮流值守。尽管这个时段已经深夜,但偶尔仍会接到订餐要求,就像小马常说的那样,只要有人下单就必须有人去送。
干快递行业快两年了,小马现在已经是站点负责人了,对周边道路和区域都非常熟悉。不到三十分钟,小马就把刚接的两份订单送完了,又骑着车回到了牌楼。那里是骑手们经常集合的地方,可以覆盖周围五百米内好几个餐馆密集区。除了小马,还有好几个骑手正在那里等待任务。
年轻人通常选择在街边等候任务,目的是接到订单后能立刻出发去取餐。那晚气温为零下四度,对马某而言感觉尚可,内穿棉质衣物,外加一件工装外套即可抵御寒意。倘若温度更低,站点还会提供暖宝宝和护膝等保暖用品。
天色已晚,气温偏低,小马却倾向于往积极的方面想。虽然订单数量不如高峰时段多,但由于同时接单的人较少,因此分配到每单上的时间会更长,相应的收入也会更丰厚。从中午12点持续到凌晨1点30分,小马往返取了6份货,再加上早上的两个小时,当天晚间已经累计送了小20次。通常来说,1点半过后,订单就变得稀疏了,所以晚班的工作截止时间设定在2点。
凌晨一点四十分,小马接到当天最后一笔订单,是一碗酸辣粉,送完正好两点,他能够结束工作返回宿舍了。四小时之后,天空依旧昏暗,二十六岁的宋占宇开始接替白班的任务。在宋师傅负责的地盘上,早上六点到七点之间,通常只有一两个配送员同时工作。
清晨时分,多数人尚未苏醒,唯独我不畏惧劳累。凌晨便有外卖任务,刚进入系统,三分钟内宋师傅便揽下首单,客户位置就在附近。头一个钟头里,最受欢迎的食品是稀饭。高峰时段,每小时能配送四五份稀饭订单。宋师傅透露,周边有五家熬粥的店,他早已跑遍了那些地方。
六点二十五分,又接到卖粥的指令。饭菜还没做好,又添了两个蒸饼和一份汉堡组合的订单。刚处理完这些,送胡辣汤的指令又来了。 "今天的粥备得不多呢。" 取完胡辣汤后,宋师傅跨上自行车朝着顾客家赶去。送完餐回到街口时已经七点过后,天色也渐渐亮了,路边等候接单的骑手渐渐多了起来。凌晨七点到八点期间是点餐需求的集中时段,为了确保他人能尽早享用早餐,宋师傅放弃了用餐时间,持续不断地处理每一份订单,直到八点钟光景才略微放松下来,匆忙吃了些东西。
送药
送救心丸 还帮老人贴膏药
“叮叮叮……”伴随着提示音,一张白纸从设备出口滑出,店员潘丹取下购物凭证,检查是否需要优先处理,接着熟练地调整药柜,拣选药品,装入袋子,完成包装。她旁边的37岁“叮当快递员”王欢欢也低着头,帮忙收拾柜台,拿到几个包裹就迅速离开门口。深夜十二点多,叮当智能药店团结湖分店仍然繁忙。
王欢欢从事送餐工作已经超过一年了。那天,他被安排的班次是从晚上十点持续到早上六点,负责的配送范围是以店铺为中心,半径在三到五公里之间的区域。干活又快又好,主要是一单特别急——通常情况下,核心地段的普通药品,公司规定必须在28分钟内送达,但像感冒药、退烧药、救心丸、处理烧伤烫伤、治疗扭伤、缓解胃痛、止泻药这些紧急药品,配送时限被缩短到了15分钟。
寒风呼啸,气温仅零下3度。王欢欢发动电动代步车,前往锦湖园公寓。十分钟左右,他抵达了那里。可他连续多次拨打用户联系方式,却始终无人应答。“稍等片刻再说。”最后,他一边接着打电话,一边在订单信息里留下通知,然后才缓缓离开现场。
偶尔会出现无法联系上“加急”订单的情况,王欢欢仔细检查了房间内部。这让她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十一点多,她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配送地点是三里屯某个小区。出于对顾客信息的安全考虑,快递员并不知道包裹里具体装着什么药物。当王欢欢花了大概十二分钟把药送到后,敲响门时,似乎察觉到屋里有位老人在轻声说话。过了将近两分钟,老人最终打开了门,解释说当时自己感觉心脏有些不适,再加上行动不便,因此开门动作迟缓了些。药袋中装的是儿子帮忙订购的急救心脏药物和治跌打损伤的药膏。
“多谢你啊,年轻人。”确认老人安好之后,王欢欢正要离开,却被老人拽住,往她手里塞了苹果和橙子。“你收下吧。家里没旁人,药过会儿肯定服用。你能不能先帮我贴上膏药,疼得厉害。”听到老人的恳求,王欢欢没多言,找到老人背部的疼痛部位,慢慢贴好了膏药。
王欢欢婉拒了苹果和橙子,他表示这没什么大不了。先前的一个月,深夜时分他于朝阳医院北门外,曾与其他十多位骑手救助过一位路人。当时那位路人骑着自行车,与一辆小汽车相撞,身体被车压住。王欢欢和其余骑手齐声呼喊,合力抬起车辆,使受伤的路人得以迅速脱困,从而防止了伤势恶化。“我们每天都在与人打交道,只要是需要帮助,肯定都会伸手。”
跑腿
帮“找工作” 也帮着深夜“锁鲜”
“真近啊,这个单子。”晚上九点半,红军营南路路边等单的“跑腿”骑手张岩岩,脸上露出笑容,马上就接了订单。这一单,或许是他干这行六七年来,最划算的——从起点到终点总共才一百米,而且不用去取货。
订单的留言提到,需要拍摄某座大楼某层的办公场所情况。起初,张岩岩没弄明白对方下单的真正目的。但凭借丰富的代办经历,他心中大致猜到,客户或许在寻找工作机会,或者想事先了解公司情况。接受任务后,他几乎是立刻动身,飞快地赶到了指定的大楼。同接待人员交谈,得到同意和许可后,张岩岩往楼上走,在订单里和客户沟通起来。依照客户提出的条件,他从多个方位拍了几张该公司以及办公楼楼层的照片、简短视频。
发现一个网络上的企业,对其真实性存疑。因出行不便,故希望了解详情。收到张岩岩传来的若干照片及部分视频片段,回复表示满意,并致谢。
这类距离的委托,对代步人员而言,极为罕见。张岩岩说明,美团代步人员心中有个标准,十公里内的任务不算远途,毕竟十公里以上乃至“遍城递送”的委托并不少见。这些年,张岩岩受理最多的服务要求,是传送餐饮、超市杂货、鲜花甜点等。同时,也有送钥匙、递送文书、往热门餐馆协助取号派号等应急任务。
张岩岩刚帮人找完工作,就接到了送餐的活儿,又回到望京那边了。晚上十一点半以后,街上行人车辆都稀少了,冷风让落叶到处飘。送完几份深夜烧烤和酒水单后,已经到午夜十二点,他忽然收到一个新任务,要把两箱快件送到东坝去,单子路程大概有十公里。
不知为何要派这么晚的“快递员”,他心里虽然犯嘀咕,但还是跨上电动自行车前往芍药居。抵达收货点后才发现,这两箱包裹竟是刚从国外飞抵不久的国际空运货。估计是为了确保货物保持最新鲜状态,收件人才会在深夜下单。他迅速办理提货手续,把包裹装进车,发动车子,转眼间就融入了夜幕之中。晚间去送东西,虽然天气有些凉,不过路上不拥堵,十五分钟左右就到了那边。“麻烦你了。”输入客户提供的单号后,张岩岩在对方的道谢声中,送完了今天最后一票。
单日完成30项任务,多数是送餐。帮人找临时工作,也送紧急快件,挺有意思吧?跑腿人员经常在不同地点之间穿梭,总能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满足他们或一般或温馨或特殊的需要。既为自己挣钱,又帮大家处理紧急情况,这份工作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