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网红餐厅倒闭,人均500,高端餐饮快被路边摊干懵了

日期: 2025-10-13 01:08:07|浏览: 3|编号: 15315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高端餐饮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最近,一个知名的餐饮公司,在深圳市的几处经营点停止了营业,这让很多消费者感到十分意外。

这个始于2020年的西式餐饮企业,不过几年时间,在国内的大都市便开设了十余家分店,一度是广受欢迎的时髦就餐地点。

自去年八月起,萄木的店铺数目开始减少,从顶点的十二家慢慢降至九家,并且今年北京、无锡、深圳等地的部分分店也相继停止营业。

此次关闭的深圳门店,是品牌发源地。

从一座难求到黯然离场,萄木究竟发生了什么?

萄木是一家具有希腊特色的品牌,它专注于提供异国风味的美味佳肴,诸如“爱琴海姬松茸牛肉炒饭”“爱琴海黄油蒜辣黑虎虾”等,这些菜肴不仅名称考究,而且摆盘精美,单是听着这些名字,就能让人瞬间产生强烈的食欲。

融入别具一格的希式装饰元素,营造出每家店铺都有专属主题和独特氛围的效果,吸引众多喜爱潮流时尚、注重格调品味、寻求新奇体验的顾客纷纷前往。

关于停业缘由,根据网民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的不满内容分析,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分别是商品价值不匹配、口感欠佳以及接待方式欠妥。

“三明治100+,滑蛋卖80+,又贵又难吃,倒闭不奇怪。”

有网友称,该餐厅似乎由网络用户推动而走红,其管理团队主要关注于环境设计、吸引顾客拍照留念、以及市场推广活动,却忽视了食物品质和顾客体验,导致产品价格高昂且味道不佳。

2021年萄木在深圳欢乐海岸店刚开张,因为菜品质量高,加上摩天轮夜景位置绝佳,迅速成为深圳情侣们争相前往的地方。不过,后来萄木的菜品水平就持续下滑,越来越差。

服务人员能力水平不一,面对客人态度冷淡,当顾客要求结账开票时,工作人员总是找各种借口拒绝开具,导致餐厅生意日渐衰落。

萄木品牌的创始人,是两位90后孙畅和黄毅峰。

在正式创业之初,两人在菜式上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每推出一道新菜肴,都要让内部员工和餐饮业界人士品尝,然后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力求做到最好。

甚至因为试菜“把胃都撑坏了”。

一些消费者表示,起初萄木的菜品确实还可以,但后来再去时,原先的几道菜已经消失了,随便挑选了几个菜式,味道很差劲。

初次购买团购时味道相当不错,但后来接连尝试了两三次后都感觉非常难以下咽,最终选择了不再继续,实在不明白为何菜品会不断被调整得越来越糟糕。

“要不是为了拍照,只为吃的肯定不会去这家。”

这家餐厅被誉为情侣约会的理想场所,并且是拍照的绝佳地点,却忽略了如今顾客更加看重食物的优劣和价格合理性,而将环境和拍照机会视为次要考虑因素。

有人反映公司内部职员抱怨:负责人拖欠了数十名员工的薪酬后消失不见,食材供应商早在数月前便停止了合作,食材都是临时从网络上采购的。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菜品到后来大打折扣了。

价格设定过高,食物品质不佳,服务精神马虎,时间长了,顾客自然不愿再为华而不实的场所支付高额费用了。

行业进入虚胖期时,市场出现了非正常的扩张,然而,一旦虚火褪去,唯有商品才是关键,所有工作都要回归到满足顾客感受和提供实用价值上。

品牌的核心在于品质可靠,价格合理,服务到位,这些因素是品牌能否持续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当前宏观经济及消费领域呈现低迷态势,近些年,众多豪华餐饮企业相继停业。

去年4月,红极一时的KOR 发布歇业通知。

没人料到,那家被富豪后代和名人后代联手打造、深受明星网红热捧的顶级餐厅竟然停业了。记得2019年刚开张,想进去用餐,必须提前很久排队等位。

日间是餐饮场所,夜间转变为酒馆,提供米其林顶级美食,运用国际水准的调酒技术,并且是一家荣获德国工业设计大奖的顶级夜场。

这一切的殊荣加持,也没能逃过关闭的命运。

当前,一家经营仅半年的上海法式餐厅,单客消费约为1580元,却意外歇业,外界猜测其可能存在未支付员工薪资并擅自离场的情形。

前西班牙君主胡安·卡洛斯一世曾到访此地,位于帝都的这家首屈一指的米其林三星意大利餐厅Opera,当前在芳草地购物中心挂出了拖欠租金的布告。

而今年5月,老牌高端中餐品牌鼎泰丰宁波店正式宣布停业。

至此,鼎泰丰已陆续关闭了北京、天津、青岛等18家门店。

这家始于1958年的小笼包铺子,凭借其上乘的小笼包而广受赞誉,屡次得到米其林的关注和美食界的肯定,还曾被《纽约时报》列为世界顶尖餐厅的十席之一。

因此,它的售价也比普通小笼包贵上数倍。

一般小店卖到二十块钱一个的小笼水饺,在鼎泰丰要花上超过一百元。有网友抱怨,在新世界跟两个同伴吃下十几个小笼水饺外加几碗汤,最终账单达到了五百多元。

鼎泰丰于2000年抵达北京,能够坚守二十载光阴,品质确实非常扎实,但在消费观念日渐成熟的当下,回归到食品根本、实惠耐用才是关键。

上海作为中国高端餐饮最为成熟的地区,一年之内消失的餐厅超过一千家,且人均消费达到五百元以上。2023年5月,上海拥有两千七百家高端餐饮店,到了2024年7月,数量锐减至大约一千六百五十家。

这家名为 by Paul 的餐厅,人均消费高达6800元,是上海地区收费最为昂贵的餐饮场所之一,并且曾连续8年获得米其林三星的荣誉,但在该评级公布后的第二天,餐厅方面突然宣布将停止营业。

高档餐饮普遍遇冷,反映出金融地产行业长期不振,商务宴请急剧萎缩,以及公司大幅压缩招待开支的现实情况。

一位高档餐厅的工作人员坦言:过去外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经常选择江景套房,消费金额达到五位数,如今这种情况几乎完全消失了。

为什么这么多高端餐饮崩盘?

除去表面上的浮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本太高。

高档酒楼的租赁费用、员工开支以及食材费用,与一般酒楼相比,差距十分悬殊,通常选址于顶级商业区,地段十分优越,且最好能俯瞰城市著名建筑。

而这样的位置租金一定不菲。

比如TIAGO餐厅,要在北京开设分店,所需资金将近3000万元,这个数额差不多能用来开办三家海底捞分店。

而食材则大多使用进口和高端食材。

为了确保食材的新鲜,众多餐馆对海鲜、牛排等食材实行每日配送,这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同时还要严格把控进货量,以免因采购量不足而失去价格优势。

所以高端餐饮看着营业额高,实则成本更高。

一家上档次的饭庄想要维持收支平衡,首先需要保证30%的利润空间,不然就有可能陷入亏本状态。

在客流减少、成本高企之下,不少高端餐厅出现经营困难。

2023年,口罩禁令解除后迎来首次全面放开,餐饮行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吸引大量创业者投身其中。全国范围内新增餐饮场所数量达到298万处,较上一年实现20.4%的显著增长。

这种报复性的消费现象难以长久维持,2023年下半年起,餐饮产业扩张势头锐减。此后,用餐人数持续下降,市场内部摩擦加剧。

面对生死危机,高端餐饮开始艰难转身。

新荣记推出398元套餐,仅为原价四分之一。

这份组合包含八个菜肴,种类丰富,荤素搭配得当,主食与甜点兼具,黄鱼、鲳鱼年糕、板栗排骨、豆腐煲在点评网站上的评价都非常高。

深圳一家新潮餐馆推出特价单人套餐,原价1588元,现价仅874元,同时还有1998元双人套餐,优惠后仅需993元。

美团上,黑珍珠餐厅5折促销随处可见。

海集团曾是米其林三星餐厅的缔造者,后来转而经营人均消费250元的东北菜。黑珍珠徽菜品牌梦都新店,将人均消费压低至200元以内,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来维持品牌格调。

人们可以注意到,购买者开始注重功能而非奢华,从追求精致转向喜爱家常风味。

以实在的原料原香替换品牌传说,以真挚的接待感受取代形式规矩,使定价符合物品价值而非场所虚高。

只有真材实料和用心服务,才能抓住消费者的胃和心。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