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路的85度C在九月就停业了,我亲眼所见,店招牌已经拆除,所有的桌椅都被搬走,门口贴着一张告示,江城路的分店也在九月底歇业,滨江店计划十月十五日搬迁,富阳的分店更是早早地不再营业,这四家店接连关闭,并非偶然,店员表示是因为租金过高,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顾客光顾。
过去85度C非常流行,2007年进入中国内地后,仅用一年时间就开设了一百多家分店,面包的外形十分吸引人,售价也相对低廉,大学生群体特别喜欢购买凯撒大帝产品,那个时期星巴克尚未遍布大街小巷,85度C店内环境舒适,配备空调和座位,并且提供免费充电服务,年轻人经常选择在此聚会用餐,完成学习任务,或是发展恋爱关系,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便利店仅需三块钱就能购买到豆浆,十五块钱可以买到三明治,各种必需品都能轻易获得,85度C所具备的些许格调,也不再显得特别突出。
储值卡问题更令人头疼,庆春店表示卡可在其他分店使用,但滨江店即将停业,资金如何处理,至今没有明确答复,由于缺乏第三方介入,消费者维权十分困难,瑞幸和喜茶等新兴品牌,会员体系清晰透明,账户余额可随时查询,85度C依然沿用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
网络上很多人分享往昔的片段,提及学生时代争相购买面包的情景,讲述伴侣用黑森林蛋糕表达爱意的事例,这些经历确有其事,然而如今人们不再愿意为此消费,因为它已不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上海的光明邨,广州的陶陶居,这些老字号凭借过往的传说和持续的创新得以延续,85度C却固守着十载前的风味,最终无人愿意支持。
杭州近两年商业区变化很大,核心地段租金每年增长八到十二个百分比,小型连锁店铺难以维持,政府发放的购物券逐渐转向家电、养老等实用商品,而像甜点这类非必需品则被忽视,台岛母公司在2023年的财务报告显示大陆业务连续两年出现亏损,主要资源已转移到东南亚地区,杭州的店铺关闭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整体市场收缩的体现
那里曾是城中众人驻足的所在,如今却被更廉、更迅、更周到的铺子挤占,人们依然怀念那甜蜜,却再未踏入其中,既无布告,亦无告别仪式,但在那一代人心中,却常萦绕着一个念头,幸福是否真能用金钱赎回,那滋味犹在,只是无人再列队等候品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