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并非不治之症,经过系统性的药物干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病患能够彻底遏制症状,恢复正常活动;剩下百分之三十的顽固性癫痫患者,借助科技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生机,使得治疗手段更加精确,服务更加普及,关怀更加贴心。今儿(6月28日)是第十九个“国际癫痫关爱日”,就在深圳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那儿举行了“6.28国际癫痫关爱日主会场大型公益活动”,会上有专家宣布了这则让人精神一振的消息。
此次活动由中华癫痫防治协会与岭南癫痫防治协会共同承办,活动采取网络与实地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瞩目。超过四百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患者、家属,以及临床领域的专家、科研工作者、公司负责人等,共同参与了由中华癫痫防治协会倡导的慈善诊疗行动。
6.28国际癫痫关爱日主会场
建成526家癫痫中心服务1000万患者
癫痫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慢性病症,对全球健康形势造成显著冲击。全球范围内,大约有五千一百七十万人受到此病症困扰。在中国,患者数量也达到一千万人上下。病痛不仅折磨个人,更令家庭和社会承受巨大压力,已成为必须正视的公共健康与社会问题,为此,癫痫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视为需要重点防控的神经精神类疾病。
依照卫生部门部署,这些年我们不断推进三级癫痫中心行业考核,同时编制了“癫痫地图”,目的是为患者制定清晰且专业的诊疗参考依据。中国抗癫痫协会会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东这样说明。
我国已建立526个不同层级的癫痫诊疗机构,包括45个高级别的综合中心,259个中级别的中心,以及222个初级别的专科门诊,使得更多癫痫病患者能够在本地享受到标准化的医疗服务。
癫痫诊疗机构借助综合性、多领域联合、层级化医疗服务方案,完成资源科学分配、诊疗环节高效运作,达成服务品质和治疗效果的标准化追求。
专家座谈会
广东省抗癫痫协会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子怡教授表示,国内癫痫领域的专业人士大多分布在省级三级甲等医院,导致众多病患不得不远距离就医。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抗癫痫协会着手建立分级诊疗体系:首先拟定全国通用的《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接着设立覆盖2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综合癫痫诊疗机构,同时借助网络医院开展远程医疗咨询。广东省抗癫痫协会正在推动全省21个地级市癫痫中心实现全面覆盖的目标,计划在2026年完成这一任务。
科技创新为难治性癫痫患者带来曙光
今年中国抗癫痫协会把“关爱日”的主题设置为“科技支持,共同开拓前景”,依靠科技创新作为动力,引领癫痫防治工作进入全新阶段。
近些年,全球脑科学领域收获颇丰,相关规划部署持续加强。世界卫生大会发起“癫痫及各类神经系统病症十年跨国界跨部门全球行动方案”,我国着力推进“国家脑科学科技创新到2030年计划”与医药行业“十四五”期间核心项目,这些关键行动为神经系统病症的诊断治疗带来了广阔空间,使癫痫防控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契机。
信息社会和数字时代之中,科技革新正在深度改变癫痫的检查与治疗方式。广州国家实验室的杨小枫研究员说明,就检测环节而言,基因分析手段持续进步,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的应用愈发完善,机器智能协助处理信息明显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从而大幅压缩了明确病情所需的时间。新式抗惊厥药品不断涌现,神经调节手段和微创伤手术得到普及,为药物控制不佳的癫痫病患带来了康复希望,大幅提高了无病发作的比例。
陈子怡教授认为,科技能够跨越时空限制。偏远地区的病人借助网络医疗,可以享受到优秀医生的远程指导,也能便捷地获取药品,节省了路途的开销;可穿戴设备可以持续跟踪健康状况,手机上的健康管理软件能够记录病情变化并生成文件,使医生和病人的交流更加顺畅;通过自媒体平台,关于癫痫的科普信息能够传播给更多人,有效消除了社会上的误解,加深了大家的认识。
活动现场设有2025年度“IBE杰出癫痫人士金光奖”颁奖仪式,同时安排了病友与知名画家周春芽先生互动讨论绘画活动,这些环节彰显了优秀人物的感召力,呈现了病友的卓越风貌,有力支持了患者重建生活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