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券被黄牛半价回收后流向哪?

日期: 2025-10-22 00:05:06|浏览: 3|编号: 15958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本报实习生 林铭溱

中秋佳节将至,购买月饼的欲望日益高涨。不仅那些打算自己享用的顾客,在商店门口排成长龙,许多公司也选择给职员派发月饼代金券。同时,不少人会把这些代金券当作礼物,送给家中的亲戚和朋友们。

中秋临近时,众多品牌月饼券在市场上交易活跃,进入兑换高峰。“诚信收购×月饼券,即刻到账并核实,售出后请私信联系”“2024版月饼券正在高价回购”“此刻××楼月饼券是否还有人愿意收购”?《法治日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上,充斥着许多关于月饼券回收的信息,其中涉及元×、星××、美×等知名品牌,收购的价位通常在券面标价的四成到七成之间。

在某个旧货交换网站上,来自江苏苏州的一个票务账号既在收票,也在出票,在收票信息里,这个票务声称要高价收回月饼票,记者随机挑选了某个品牌价值318元的月饼券进行询问,该票务答复,这个面额的月饼券回收时能卖150元

记者打开“售票”界面,里面写着“月饼券全国通用,假如企业有渠道可以联手,价格报出货物发出开票事宜全都包办,能让你轻松获利中秋。”记者又用另一个账号冒充公司买方,向该票务询问了同样月饼券的“售票”费用,该票务答复说月饼券卖价是248元。

月饼券能够享受优惠,开票时可以按商品原价开具普票,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均可提供。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直接开具的是月饼生产商的发票,并非经销商的票据。如果客户选择大批量购买,所获得的发票将是苏州本地某知名月饼品牌的官方凭证,确保收到的票据与月饼完全对应。

另外,票务人员还向咨询者推荐了另一种选择,称其为更经济实惠的选项,具体是建议购买某某品牌的月饼,因为该品牌产品售价更为低廉。这个品牌的代金券可以享受六折优惠,而收据能报销的金额在原价的八成到九成之间,甚至有说法称“你购买这些糕点主要看重收据的报销额度,选×××牌月饼,我开的收据能帮你多报些钱”。

记者问起各种票券折扣差异的原因,票务人员解释说,价格较高的票券是从市场上回收的,而价格较低的则是大批量从票券销售商那里取得的,这样我们自然就能提供更优惠的价格。

调查得知,部分个人账号在社交平台售卖零散的票务,还出现了自制月饼券的互助平台。此类“售票”信息下常有众多“购票者”报出价格。评论区里,不乏自称“大量批发月饼券”“专门收购票源”的账号,它们向“售票者”购买月饼券。

采访中记者得知,月饼券数量超出对应月饼实物,形成“券比饼多”现象,即“月饼券超发”,此乃月饼市场的一种隐秘操作。

一位行业内部人士透露说:月饼兑换券的流通情况,有点像期货交易,基本上是制造商与购买者之间直接对接,或者是制造商与购买单位及其职工之间相互转手,这种情形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调查期间,记者发现社交网络上有个热门帖子,标题是《月饼代金券里头的市场逻辑》内容讲,食品生产商以折扣价把代金券卖给分销商,分销商再抬高价钱卖给企业等需要送礼的客户,代金券还可能经由赠送或转手交易,落入票务中介手里他们先把低价大批量买入的经销商月饼票和散客月饼票收进来,然后或许会以略高的价钱卖个月饼厂,也可能转手卖给其他买家。

缺少月饼制作环节时,月饼生产商、销售商以及囤积居奇的中间商都能获利,这一情况被称作月饼的虚拟交易化。对于这个现象,一位来自上海的业内人士刘娟(化名)向记者剖析了月饼代金券的运作方式,她举例说明,如果食品公司发行面额为100元的月饼代金券,以65元的价格转让给分销商,分销商再以80元的价格卖给顾客A,顾客A又把这张代金券送给了顾客B,顾客B以40元的价格转卖给票贩子,票贩子最终以50元的价格把代金券回购给食品公司。在这个循环里,即便一个实体月饼也没生产出来,但月饼公司获得了十五元,分销商得到了十五元,“黄牛”赚到了十元。

刘娟说明,月饼券的投机者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规模较大的投机者,他们能够收购价值数百万至数千万元的月饼券,充当类似分销商的角色。这些人通常在每年五六月份就与商家协商当年的订购额度,并努力争取部分退款。另一类是零散的投机者,他们从个人手中购买月饼券,不进行囤积,而是依据市场波动进行转售。

刘娟表示,月饼变成投资品之后,随之产生的是月饼兑换券价格起伏的风险,生产者不能准确估计每年需求量,或许会印制过多或者过少月饼兑换券。

媒体报道有人反映,其获得了编号为“玲珑心意”的月饼礼盒,然而其所在地附近的分店并不发放该礼品,需要前往其他地点,并且能否当天拿到也不确定,只好将礼品券卖掉。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表示,月饼券以礼品卡形态替代实体月饼,确实能够缓解部分食品废弃,降低物流开销,并且如果条件合适,可以让厂商、分销商等各方获利,表面上像是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不过,实际情况是,月饼券的金融属性越来越突出,购买者的利益可能会因此受损。

常莎认为,商家设定了月饼券的售卖方式,目的是逃避应尽的责任,因此添加了许多免除自身责任的条款,同时给购买者施加了许多必须履行的要求。例如,当购买者遇到月饼兑换商品取货困难时,销售方无需承担后果;用兑换券换取月饼无法确保商品质量,比如销售方提供临近保质期的产品,购买者通常只能接受;兑换券设有使用期限,若购买者未及时使用将会作废;部分兑换券还规定了必须提前预约或到指定地点取货等条件,给购买者带来麻烦;若购买者碰到指定商品无货,只能选择加价更换其他商品。

购买月饼代金券的客户,在与销售方的较量里,往往处于不利境地,他们的正当权利,不容易获得充分维护,常莎指出。

另有行业内部人士表示,部分商家专门瞄准“馈赠领域”,实施从“纸制月饼”的制作到销售以及后续回收的整套业务流程。这类交易往往比较隐蔽,接受过程也较为简单,资金流转也很快,这些特性或许会为腐败问题的产生创造机会。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出,要整治月饼券非正常流通问题,维护购买者正当权利,必须社会各方可多角度协同努力。管理单位应强化市场管控,对于囤积居奇行为,以及商铺蓄意设置的消费陷阱,凡是触碰法律界限的都要依法严办,切实保障购买者正当权利。产业方面要建立行业规范,引导公司诚实经营。消费者应当保持警醒,在审慎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合法途径购买,依据实际需求购买,防止资源浪费,使月饼回归其作为商品的正常价值,以免自身正当权益遭受侵害。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