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领域中,牛角包与可颂常被相混淆,它们实质上并非同类产品,这一点值得探究,现在就让我们深入分析,从它们的来龙去脉、成分构成以及制作流程等方面,全面解析二者各自的独特性,以便彻底掌握它们的差异!
一、起源故事:从战场符号到法国国宝
1. 牛角包的‘奥斯曼传说’
牛角包最初形态的出现,可以上溯到1683年发生的维也纳保卫战。根据相关说法,当时奥斯曼军队试图在夜间通过地道实施突袭,却遭遇了机警的面包师傅,他及时发出警报。为了庆祝成功,当地居民把面包塑造成了类似奥斯曼帝国旗帜标志的新月模样,并将其称作‘’(德语意为‘新月’)。
2. 可颂的‘法国改良史’
十九世纪中期,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把这类面点引入法国。巴黎的面包师傅们,借鉴原有做法,又添入了黄油叠压的技术,研发出层次更丰富、滋味更酥松的‘可颂’( au )。一八八九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举办之后,这种面包便被公认为法式早餐的代表性食品。
二、原料密码:黄油含量决定灵魂
1. 牛角包的基础配方
- 面粉:高筋粉为主(蛋白质含量12-14%)
- 糖分:少量白砂糖(约面团重量3%)
2. 可颂的奢华配置
- 必须使用82%以上乳脂的发酵黄油(占比25-30%)
- 添加鸡蛋和牛奶增强香气(典型配方含全蛋液10%)
- 糖分更低(通常仅1-2%),突出黄油本味
三、工艺对决:折叠艺术的巅峰较量
1. 牛角包的简化流程
- 采用3次三折法(共27层)
- 发酵温度28-30℃(避免黄油融化)
- 表面刷蛋液后直接烘烤(190℃/12分钟)
2. 可颂的极致要求
- 必须完成4次三折或2次四折(创造81-256层)
- 精准控温:面团4℃冷藏松弛,黄油保持16℃延展性
- 分阶段烘烤:先210℃定型,后180℃慢烤15分钟
四、感官体验:从外形到风味的全面解析
| 特征| 牛角包| 可颂|
|-|-|--|
| 外形 | 直边新月形| 弯曲羊角形|
横截面形态各异,气孔显得宽阔且无规律可循,整体呈现分布均匀的蜂巢构造
味道很好,外面香脆,里面软糯,嚼起来特别带劲,非常酥脆,一放进嘴里就化开了
| 香气 | 小麦烘焙香为主| 浓郁发酵黄油香|
| 掉渣程度| 轻微掉渣| 明显片状剥落|
五、现代演变:全球化的创意改造
1. 美式牛角包()
增加糖分含量至8%,馅料选用巧克力或果酱,由此衍生出一种名为“丹麦酥”的品类
2. 日本可颂革命
‘生可颂’(Nama )的制作工艺独特,运用低温慢发酵技术,持续时间为72小时,在此期间,面团含水量被特意提高,达到了40%的水平
3. 健康改良版
六、选购指南:5秒识别法
1. 看标签:法文‘ au ’才是真可颂
2. 掂重量:标准可颂(60g)比同体积牛角包重10%
3. 听声音:敲击时,可颂会发出清脆的‘咔啦’声
点咖啡时留意一下:有金色光泽、能看到黄油层次纹路的,是144层折叠的顶级可颂,这种很高级。而表面平整、外形标准的,可能是简化版的牛角包,没那么复杂。不管配黑咖啡还是做三明治,知道这些区别,能让你的早餐感觉更好!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