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圣石 冰石板上的创意
这个源自美国的品牌象征着青春活力,其特色产品是进口的冷冻花岗岩拌冰台,这与其他同类产品不同,别小看它只是一块石板,酷圣石的魅力就在于此,这块岩板全年维持在零下9摄氏度,是冰淇淋的理想造型工具,将冰淇淋放在上面,用冰铲进行塑形,同时加入布朗尼蛋糕块、核桃仁和焦糖、巧克力浆,上下舞动的冰铲使这些不同食材充分混合在一起。刚制作好的酷圣石带着浓郁的巧克力香味,非常诱人。店家准备了超过三十种配料供顾客自由搭配,比如喜力棒和M豆,还有彩虹糖针和软糖,当然也少不了新鲜水果带来的健康营养。
编辑点评:
拌好自己心仪的冰淇淋作品,放在刚出炉的华夫饼上口味更佳。
人均消费:45元
地址: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商城B1楼
古斯曼意大利 薄荷口味正当红
意大利堪称欧洲制作冰淇淋的翘楚,该国手工打造的冰品,在全球都享有盛誉。幸福村中路设有古斯曼冰淇淋店,这是该品牌在北京的第二家分店,另一家则坐落在北京潮流地标三里屯。古斯曼源自意大利北部维罗那加达尔湖畔,其意大利语原意是“清凉的薄荷味”,因此这家店里的主打口味就是薄荷。那抹青翠的冰品和店铺的绿色装潢十分协调,淡淡薄荷的风味虽然味道重却不扎嘴,几乎每个人都能适应,尝到嘴里时,冰品的寒意和薄荷的爽快感交织在一起,带来一种非常惬意的口感感受。
编辑点评:
薄荷的味道并非所有人都喜欢,然而在这酷热的季节,谁不渴望清爽的感觉呢,不妨尝试一下本店主推的薄荷系列,它温和提神,并且可搭配多种食材。
人均消费:70元
地址:朝阳区幸福村中路55-1号杰座大厦底商
黑冰激凌
最初了解到这家店的人,几乎都是被它与众不同的巧克力蛋糕吸引,蛋糕源自新加坡,仅有外形相同的朗姆酒樱桃、香蕉和原味三种类型。夏季一到,冰淇淋便担当起主要角色,其中“黑”巧克力冰淇淋是店里仅有的季节限定款,虽然形式简单,却并不乏味。始终使用的白色冰淇淋包装纸盒,继续采用环保绿色的包装,盒子上的一个黑色元素概括了这款冰淇淋的全部特色。浓郁的巧克力香气从厚实的黑色冰淇淋中散发出来,冰淇淋口感非常顺滑,独特的巧克力味道尤其令人难忘。无论选择哪种规格的冰淇淋,都能找到对应的选项。
编辑点评:
他家的蛋糕品种有限,仅限于三种,而这里的冰淇淋选择也仅此一款,显得颇为独特。
人均消费:25元~80元
地址:东直门来福士广场地下1层05a
冰淇淋是种极具吸引力的食品,渴望时,即便在寒冬紧裹着身体靠近热源也要细细品尝,夏天则更是享用它的理想时节,当那股令人神清气爽的寒意顺着食道流下,直到吃得心满意足才觉得畅快淋漓。
回想起往事,对冰淇淋的喜爱,大概来自我长大的那个小镇街角,当时那里有一台老旧的冰淇淋售卖机。那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木窗,上面贴着几个歪斜的字样,写着“冰淇淋”。因此,每天都会有很多孩子聚集在那里,他们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台神奇的机器,嘴里不停地吞咽口水。回想起来,优质的奶黄冰棍每支仅售三毛钱,相比之下,蛋卷圆筒的价格要达到一元,即便如此,也丝毫无法削弱孩子们购买的兴趣,队伍排成长龙是那个时代的常态。
说实话,那个年代售货机里卖出的冰淇淋味道实在不怎么样,店家为了节省开支,肯定减少了各种成分的用量,那种冰淇淋的质地,更像是现在的果昔,远远比不上现在各式冰淇淋的甜美绵密,但是,就是这种味道,一直陪着我好几年;而我喜欢冰淇淋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如今,游历全球各地的博物馆和品尝各地特色冰淇淋,是我外出时最享受的时光。在异国他乡,特别是在欧洲大陆,最为美味可口的冰淇淋并非那些知名品牌连锁店的产品,而是那些藏在街巷深处的小型手工店铺,它们或许店面不大,却已经传承了数个世纪。这家老店里的冰淇淋,都采用秘传的配方,别处无法复制,每天,白发苍苍的店主只会制作为数不多的冰淇淋,如果想吃,就必须提前排队等候;卖完了,就只能等到第二天再来了。
记得在法国期间,巴黎一位朋友曾推荐去那里品尝,当地人认为,这是整个欧洲最出色的冰淇淋作坊,因其声名远播,已开设三家分店,但朋友仍神秘地告知,能否尝到,全凭缘分——由于所有分店的冰淇淋均由一位先生亲手调制,倘若碰巧先生生病或者外出休假,那么我只好认命此次造访不合时宜。
当然,美味冰品并非只藏匿于那些声名显赫的店铺里。西方社会对于冰品的处世态度,好比咖啡一般,早已超越了生津止渴的范畴,变成任何场合都能轻松享用的风尚。因此,在海外城市里,售卖冰品的商贩数量远远超过贩卖热狗的摊主;而那些伸出舌头尽情吮吸冰品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即使在冬季,各个售卖冷饮的店铺客流量也相当可观,总有像我们这样,甘愿顶着寒气,小口品尝冰品,同时沐浴阳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