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百味公司成立于六十年代,其发展顶峰时,全球范围内的分店数量将近四万两千家,这一规模超越了所有竞争者,麦当劳当时拥有的分店总数为三万九千家。
然而,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成功之后,赛百味的增长遭遇挑战。
二零一九年,赛百味在美利坚合众国关闭了一千多处铺面,同期麦当劳仅收回了六十八家分店。
这家三明治大王的前景怎样?它能否渡过这个困难阶段?
本期推荐的文章标题为《赛百味已死》,作者是Liam,这篇文章指出赛百味已经衰落,并且这家公司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
1965年,弗雷德·德卢卡成为企业家,那年他17岁,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建立了自己的三明治公司。
在彼得•巴克(Peter Buck)的资助下,“皮特超级潜艇”(Pete’s Super )开始运营,两年后公司品牌更名为赛百味。
一开始,赛百味的新做法受到了美国人的欢迎。
赛百味彼时宣传说三明治就该是那个样,大家觉得能在这里用公道钱买到上等吃食。
德卢卡与巴克又设立了另一家企业,该公司称作“博士联合公司” Inc.,主要经营特许经营,致力于拓展业务规模。
实践证明效果显著,他们借助授权商家的力量,逐步增设更多门店。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两人实现了开32家餐厅的目标。
到1981年,美国开设了两百多家网点。成为企业运营的行家后,他们开始将视线投向更宽广的范围。
1984年12月,这家公司把首个分店开在了巴林,那个地方不在北美洲。
作者谈到,迈入全球市场后,赛百味迅速扩大规模,在1996年于布莱顿建立了英国的首家门店。
德卢卡与巴克发现其他快餐店在健康方面缺乏良好声誉,因此决定借助这一劣势,将赛百味打造成为优质且有益健康的快餐品牌。
赛百味首创了开放式的厨房模式,顾客可以进入厨房,直接看到新鲜的食材,然后挑选自己需要的,亲眼见证三明治的制作过程。
不仅顾客喜欢赛百味的商业模式,特许经销商也喜欢。
赛百味是众多快餐店中收费较低的一家,设立一家分店的花销一般介于12万到27万美元之间,而麦当劳的加盟费用则普遍高达220万美元上下。
可以说,赛百味让开设餐厅变得十分便捷,门店数量因此迅猛增长,品牌也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
九十年代期间,赛百味仅用十年时间,其全球分店数目便从五千家增至一万三千家以上;增幅达到了两千六百个百分点。
美国和英国超重人群数量不断攀升,消费者逐渐将这家三明治店看作是获取营养餐食的场所,而不是麦当劳或肯德基这类高热量快餐的代名词。
将近十年期间,某知名快餐品牌曾推出一则广告,讲述一位体型臃肿的男士,在食用该品牌产品后实现了瘦身,他和那件破旧且宽大的裤子形象,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者谈到,随后经济下行将会发生,给全球众多公司带来了毁灭性后果。
大家转而关注廉价用餐,不再注重营养均衡。赛百味迅速调整了宣传方案,自2008年3月起,推出了每英寸五美元的优惠活动。
到了第二年八月,这项活动给赛百味贡献了三十八亿美元的巨额收入,与此同时,它的对手麦当劳还在经济不景气的困境中苦苦支撑。
然而,在随后的数年间,由于经济逐步回暖,赛百味的对立方也渐渐恢复了元气。
许多新的三明治公司进入市场,提供同样新鲜的食物。
赛百味原先能够灵活应对市场波动,近来却显得有些迟钝了。
它的商业模式相对稳定起来,一直销售同样的产品。
它的竞争者几乎逐月调整菜单,不断设计新菜品以招徕新顾客。
更加突出的是,麦当劳等大型连锁企业借助了公众对营养食品的青睐,从2010年始,它们陆续提供了沙拉、新鲜水果以及诸多更符合健康标准的产品。
慢慢地,赛百味开始失去独特卖点,受欢迎程度逐渐下降。
2015年左右,赛百味逐渐察觉到固定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公司持续压缩增设网点的开销,最终导致每条街道上都能频繁遇见赛百味分店。
以曼哈顿为例,无论走到哪里,都很容易找到至少三家赛百味店。
利润大幅下降,赛百味被迫开始关闭世界各地的门店。
二零一六年,单是在美国境内,该企业就结业了三百五十九个分店,这为该公司关闭经营据点的数目首次超越了开设经营据点的数目。
这种情形不断发生,2017年有八百多家店铺停止运营,2018年则有一千家店铺不再营业。
有了这样的统计数据,赛百味好像已经开始衰败了。
为了自我挽救,赛百味起初对众多门店进行了翻新,借助闪烁灯饰塑造了更加时尚、更为整洁的视觉形象,营造出光线更充足、空间更显宽敞的环境,并且附赠无线上网服务及充电端口。
它还尝试推出新产品,投资了8000多万美元开发新菜单。
二零一九年,该品牌售卖了款含奶酪和蒜香的新式面包,迅速成为热销商品。
这是否太晚了?
作者表示,赛百味原先确是无人能及的平价新鲜食品供应商,不过如今市场竞争愈发白热,麦当劳这类对手即便在疫情中也持续扩张,并且还推出了新菜品。
要让它从当前的不景气状况中重新振作起来十分不易,人们对它的需要好像已经消失了,这种情况相当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