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观察者网 王恺雯】
1987年,中国迎来首家肯德基餐厅,这标志着美国快餐品牌正式踏足国内市场,开启了它们在中国的扩张之路。
当前,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市场,对快餐的需求依然旺盛,不过,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标准以及行业内白热化的竞争,正让这些源自美国的快餐品牌承受着不少挑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于3月6日指出,该国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在中国市场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吸引消费者,该媒体如此评论道。
根据调查数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分析,现阶段中国快餐产业年产值达到1310亿美元,折合约8800亿元人民币,这个巨大的市场在过去数年间,有力促进了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在中国的经营收益增长。
但是美国连锁餐饮公司也正遭遇日益严峻的挑战,观察者网先前指出,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市场增长正在减慢。同时,消费者们开始期待更雅致的就餐环境、更多元化的菜品选择,以及更贴合当地口味的风味。
肯德基的“成功秘诀”
肯德基在美国快餐品牌进入中国的案例中最为突出。它于1987年在北京设立了首家分店,如今在中国开设了超过六千家门店。这个数量几乎是其竞争对手麦当劳在中国门店数量的两倍。
1987年第一家肯德基在中国开业 资料图
作为国内首家西式快餐品牌,肯德基将此视为重大突破,对此市场分析机构China的资深营销负责人安德鲁·阿特金森( )谈道。
中国是肯德基世界范围里客户数量最多的国家,贡献了其全球营收的四分之一强。依据其母公司百胜中国的财务报告,肯德基去年在中国实现的业务利润提升了百分之十一。
鸡翅在中国广受欢迎,但专家们强调,肯德基的成就依靠的是那些符合中国顾客喜好的食品来实现的。这家公司在中国的菜单里,加入了粥、蛋挞、珍珠奶茶等本土特色菜肴。
许多中国人当前将肯德基看作是‘更贴近中国本土的特色而非西洋企业’,咨询机构铂慧的高级合伙人贝诺特·加布这样说道。
另外,就服务感受而言,肯德基持续调整以适应国内顾客的偏好,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借助移动软件完成订餐。
肯德基的移动应用在中国注册了超过1.6亿活跃账户,企业透露,超过三分之二的交易采用手机完成结算。
必胜客的“形象难题”
新闻媒体透露,虽然同属百胜中国集团,必胜客却无法复制肯德基所取得的成就。必胜客在中国经营着大约两千家门店,2018年,其境内营收出现了百分之一点的下降,经营利润则大幅度减少了百分之三十八。必胜客也尝试过一些吸引中国顾客的措施,比如推出了蜗牛馅的烤制面点,以及部署了自动化服务人员,但这些举措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
观察家指出,这个牌子在国内面临“形象困境”。阿特金森坦承:“假如询问生活在大城市里更优越环境的年轻群体,他们最近一次光顾必胜客的时间是多久,他们或许会说‘大概十年前’,或者‘和祖辈们一同前往’。”
百胜中国现任负责人屈翠容去年12月透露,对于必胜客的经营状况并不满意,其盈利能力或许还将持续承受挑战。
但是必胜客正在努力应对挑战,该公司在2018年透露,部分门店将增设酒水吧台,设置透明操作间,并且拓展更宽敞的用餐空间,旨在为顾客营造“更具时代感且时髦的聚餐氛围”。
屈翠容强调,公司对当前策略抱有坚定信念,相信民众愉悦感受会逐步增强,进而推动整体表现向好。
资料图
但是,观察家强调,上述行动尚显不足,必胜客面临的窘境揭示了众多企业为争夺中国顾客消费力而展开的激烈角逐,近年来,中国中产群体的用餐偏好显著提升,与之竞争的还有本土的海底捞以及日本的吉野家等品牌。
去往中国的任何商场,都能见到三十家左右餐厅,彼此间的竞争非常白热化,这种竞争态势推动餐厅提供更多样化的菜品,菜单的厚度可达半英寸,列有上百种食物,必须在这场持续不断的角逐中不断超越。
塔可钟的回归
塔可钟主要售卖墨西哥风味快餐,2017年用“塔可贝尔”这个新牌子再次来到中国,在上海陆家嘴这一带高端品牌聚集的地方,开设了他们的第一家分店。
百胜集团旗下的塔可钟品牌于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不过到了2008年便宣告撤离。据业内人士分析,塔可钟初次尝试失败的关键,在于其基本上照搬了在美国市场的原有产品线。由于众多中国顾客对它所推荐的墨西哥风味菜肴缺乏了解,这些门店的经营状况一直不理想。
据CNN报道,在美国,塔可钟与麦当劳、Wendy's同属快餐行业,地位相仿,然而在中国市场,其策略是瞄准高端消费群体。
自他回到国内之后,新开的四家店铺全都设在上海地方。屈翠容去年十二月份透露,等下要上新东西之前,他们会先集中力量把数量做到足够大,并且把试制品再打磨修改一番。
对塔可钟来说,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需要降低它作为墨西哥餐厅的普遍认知度,在菜单上增加美国地区广受欢迎的熟豆和软质奶酪,同时还要提供更多具有异国情调的菜品,比如小龙虾玉米饼和日本啤酒。
在陶迅看来,即便这样,也未必能让塔可钟在中国走红,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玉米煎饼在中国并不怎么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