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散记,带你走进鹿港小镇

日期: 2025-09-22 09:13:38|浏览: 3|编号: 13883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各位好,现在谈谈我的台湾地区游览——鹿港小镇。下雨天,可能不太适合外出观光,不过当天在鹿港,阴沉的天气状况,细小的雨滴,反而让我们找到了寻访古迹的一种别样感受。王思嘉女士任职鹿港民俗文物馆期间,引领我们雨中探访,手持雨伞,穿行大街小巷,涉过泥泞水洼,我们仔细搜寻时光冲刷后尚存的古董,仿佛能看见鹿港昔日人才济济、交通畅达的繁华景象,这确实是一次与众不同的春季体验。

首先,看到的是一种老式房屋构造,它有三层,每层楼面中心都留有方形天井,天井边沿装有栏杆,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都能互相看见,这样光线容易进入,空气流通也很顺畅,假如底层开设店铺,经营者可以站在楼上俯瞰街面,清楚地了解生意状况。我们考察了两个地方,一个较新,一个较旧,新地方构造简单,栏杆是直的,涂着一层青色,旧地方则古老且复杂,每段栏杆都雕刻着不同的花纹,并且有精巧的镂空板,虽然彩漆已经脱落,但依然能想象出过去的华丽,接着,王小姐领我们走“九曲桥”,狭窄的巷子确实名不虚传地曲折回环,路上能看见用糯米和石灰砌成的真正古墙,虽然年代久远,砖色却依然鲜红。此外,少数人家将一列列土黄色的空酒瓮改造成透气的窗户,其外观显得敦厚而豪放,既彰显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活理念,又饱含着满满的诙谐意味,至于这种做法最初是谁发明的,想必是一位胸襟开阔且乐观豁达的智者。如同竞相展示美丽与精巧一般,不远处又出现一种更显心思的“菊花墙”,它是在砖砌的底座上,用瓦片反复拼搭成六片花瓣的形状,看上去十分质朴,却又不失庄重,从中似乎能感受到幽深宅院散发出来的温馨芬芳。

接下来,穿过前门进入室内,再拐到后院的天井,那里有一座拱形门洞,还有二楼开着的圆形窗户。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老房子,依然坚固如初,在雨声滴答中,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许多过往的故事。从后巷走进前院,那里是一家售卖旧家具的店铺,老店主在墙上挂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欢迎往后参观”,可见他对当地保留的古迹感到十分骄傲。我们一行人走过他的店铺时,他正端着茶杯喝茶,满脸洋溢着欢乐的神情。我看到他售卖的藤背木椅、茶几、八仙桌等家具,都是用实心木材打造,质朴而敦厚,跟城市里常见的三合板贴木纹皮的东西,截然不同。

那边,过道里悬着数盏竹篾编织的灯,出自老妪的巧手,据说如今能做的人已属罕见,这项古老手艺面临失传的窘境。转入另一条窄巷,抬头望见一座红墙建筑,墙面上嵌着圆形花窗,格外引人注目;窗户正对着一棵枝条盘绕的老树。尽管树木年迈,生机犹存,此刻正值落叶凋零,果实累累的时节。那色彩或绿或黄的果实仔细看,竟然是杨桃,有些过于黄熟了的,已经掉落在巷底了。王小姐向我们说明,这是金盛巷庆昌古厝“天遗室”里的闺楼,通常称作“意楼”。“意”字或许应该写成“忆”字才更为贴切,因此这楼是因为一段凄美的故事而出名。那位哀怨的俊美女子是故事的核心,她刚过门不久,丈夫就因公务远赴他方,离别时在窗边栽下杨桃树,对她说:“你看到这棵树,就如同看到我。”不料他一去杳无音信,执着的女子天天守在窗边,眺望远方,生死未卜,想祭拜又怀疑他是否还活着,就这样忧愁地在楼中度过余生。听完这则古老的传说,更觉得那棵老树和宅邸阴森莫测,让人心生感慨。离开巷道后,往中山路走一段距离就能看到“鹿港民俗文物馆”的入口,馆内有一间办事场所,两侧墙壁上陈列着大量相片和文字说明,内容是关于过去在民间非常流行,现在却逐渐式微的各种乐器和工艺,可惜因为时间有限,只能匆忙地看了一眼。

那地方紧挨着一座陈旧的房屋,正屋设有供奉祖先神佛的祭坛,后面则包括会客室、书房、新居和厨房等建筑,其中不少物件都是我小时候常见的,让人倍感熟悉。从挂满长袍、竹编龟甲,叠放着农具的后院离开,视野豁然开朗,原来那边那座欧洲风格的建筑才是真正的民俗博物馆。据王小姐讲,那里是当今商界翘楚辜振甫先生的故居,为了使难以保存的鹿港古迹有个合适的存放地,同时让更多人能来此欣赏无价的文化珍品,追忆先辈渡海到台开拓基业的艰辛历程和卓越建树,他毫不犹豫地捐出这栋气派非凡的宅邸,连同四周绿意盎然的院落,用作民俗文物馆。而且,自从这座馆子开张以来,每天都迎来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走进博物馆,仿佛置身迷宫,必须紧跟王小姐,逐个展室探寻其奥秘。街边理发师傅推着的工具车,贵族专用的座椅式便溺器,雕饰华丽的梳妆台,光彩夺目的锦缎福袋,古朴雅致的木制床榻,历代文人留下的字画墨宝,先民使用的各式大小器具,应有尽有,从一楼到三楼十余个展厅,究竟收藏了多少件文物?可惜每个展厅入口,都缺少现成的介绍文字,参观者只能走马观花,草草看过,因而无法留下深刻记忆。另外,在一家售卖“显佛香”并且能够盖当天印章的展销处,我利用短暂的逗留,匆忙记下了一份“清代文武官员补服细微差异对照表”,从上至下,文官的服饰图案包括“鹤、锦鸡、孔雀、雁、白鹇、鹭鸶、鹧鸪、鹌鹑、练雀”,武官的服饰图案则有“麒麟、狮子、豹子、老虎、熊、彪、犀牛、海马”,这些内容实在颇为有意思,回到家里仔细研究,才感到它非常难得。逗留了将近两个小时,众人兴致不减,乘车前往声名显赫的鹿港古寺,即龙山寺。

从旁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旧气派、殿堂宏大的寺庙,不见通常那种俗气的色调,也没有铁制的支架和塑料的遮阳棚这类破坏景致的东西。据了解,王小姐称这座寺庙是台湾最早建立的佛教寺院,于乾隆四十八年搬迁到当前的位置,其建筑风格模仿宋代宫殿,全寺面积将近三千坪,包括广场、山门、五门、戏台、拜亭、主殿和后殿,另外两侧还有禅房、静室和长廊等附属建筑。

今日内容暂且分享到这里,待到下一期节目再会!期待您的评论与关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