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价月饼券,背后到底是谁在“偷着乐”?

日期: 2025-09-24 03:12:03|浏览: 2|编号: 14009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秋佳节刚刚结束,社交平台上除了分享美味佳肴的,还有许多人抱怨收到的月饼礼盒。说实话,如今家家户户都缺少月饼吗?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刚到手两天的月饼兑换券,很快就有人在社交平台上高价回购,这幕后的推手究竟是谁在导演这场“月饼闹剧”?

“券比饼多”:月饼界的“财富密码”?

最近没什么事做,我就去二手市场看了看月饼兑换券,没想到场面非常混乱,几乎囊括了所有知名品牌,标价只有官方渠道的一半,个别甚至只有原价的百分之三十。我随意点击了家售卖元×月饼券的店铺,店家非常肯定地告诉我,所有券都是真品,可以放心下单。

求知欲促使我向数家收购月饼兑换券的商贩打探了情况。他们透露说,收购到的兑换券中,一部分会以较低的价格转售给购买者,还有一部分则会被以更高价格卖回给分销商或者生产单位。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我立刻意识到,回收月饼券这一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

据了解,部分商家为了扩大销售,会印制超出实际销售量的月饼凭证,这就是所谓的“凭证多于产品”。这些多余的凭证最终进入流通领域,就造成了我们所见的“低价回购”情况。

月饼“证券化”:一场没有月饼的狂欢?

网络流传一种说法,称月饼券进行“资本化运作”,指的是相关凭证的投机行为。具体而言,生产商、销售商以及囤积居奇的中间商,通过买卖月饼券时价差,在交易中牟取收益。

以具体事例来说明,生产商按65元成本将价值100元的月饼代金券转售予分销商,分销商随后以80元售价转卖给顾客A,顾客A手持代金券赠予顾客B,顾客B对之不感兴趣,以40元转让给票贩子,票贩子最终以50元回购代金券交还给生产商

经过多次周转,制造商获利十五元,分销商获利十五元,中间商赚取十元,消费者甲和乙,一方支付八十元却一无所获,另一方以四十元脱手同样空虚。整个交易里,只有月饼代金券在传递,月饼本身完全未被涉及。

必须承认,这一系列举动堪称“高人博弈”,把“无中生有”的手段运用得淋漓尽致。

月饼销量“跌跌不休”,这届年轻人不爱吃月饼了?

月饼的购买凭证市场依然很抢手,不过近两年月饼的销量持续减少。统计表明,在2024年中秋节那天,月饼的销售总额较上年降低了45.17%。这种情况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了。

主要是因为当前民众的物质条件改善,对月令的渴望程度不如往昔,同时新生代更加看重身体膳食,而旧式月令的糖分和油脂含量偏高,难以满足他们的偏好。

现在市面上礼品选择极为多样,月饼已非馈赠的专属物品。相较之下,送一盒可能被束之高阁的月饼,选择些更有用、更周到的心意之物更为恰当。

月饼市场“遇冷”,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月饼市场“遇冷”的现状,厂家和商家们也在积极寻求改变。

部分生产商开始研发不含过多糖分和脂肪的健康月饼,同时制作多种新颖风味的月饼,意图引起年轻群体的关注,另有一些销售商挑选与其他企业合作,设计出更有构思且更吸引人的月饼礼品套装。

但最终来看,月饼行业要再次达到顶点,就必须回归商品本质。只有精心打造商品,才能获得顾客的信任。

对于购买者而言,明智购物才是关键,不应随意追随潮流去买标价过高的月饼卡,可以挑选一些符合个人口味的月饼,或者直接用其他赠品来替换。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