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升血糖较慢
适当吃粗粮有利于控制血糖?
[]
[]
升糖速度比大米、白面等细粮还要快
想要控糖,粗粮应该怎么吃?
一起来了解↓↓
01
[]
容易让血糖更不稳定
口感糯糯的糯性谷物
这类食物的质地软软的黏性很强,像大黄米、小黄米、糯玉米、黑糯米这些,它们使血糖上升得很快。
各种主食的基本构成是淀粉,淀粉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分支型的,另一种是直线型的。
燕麦、红豆这类杂粮富含直链淀粉,这种淀粉分子排列紧密,人体难以消化,因此对血糖波动的影响不大。
而黏性谷物里的支链淀粉成分较重,这种淀粉的分叉现象普遍,构造比较松散,因此容易被身体吸收,导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
血糖水平若持续偏高,需远离富含支链淀粉的粗粮食品。比如小黄米,它也被称作糯小米,许多人习惯在晚上食用小黄米粥,然而,小黄米熬制的粥品,其引发血糖上升的效率,要高于白米熬制的粥品。
要稳定血糖水平,切记不可大量食用黄米粥,也不宜将粥作为每日唯一的早餐或晚餐,可以先吃些固态主食,再喝粥,粥的软烂程度不宜过高,餐中需搭配含蛋白质和纤维的食物,例如牛奶、豆制品、各种豆类及蔬菜,同时要记得主食要放在餐后食用,这种方式对血糖控制更为有利。
“精细化”的粗粮
吃法方面,许多人习惯将粗粮磨成粉末,再用水调制成糊状饮用,认为这样既便捷又健康。不过,将食物制成粉末的这个步骤,会使该食物的血糖反应速率(GI)变大。
通过这个表格可以明白,粗粮磨成粉之后,其升糖指数大多上升,部分食物甚至因此直接从低GI转变为高GI的种类。
打粉前后血糖指数 (GI) 对比
(GI<55为低,55-70为中,>70为高)
因此,那些要限制糖分摄取的人必须留意这个隐患。要是既喜爱谷物糊又得管理血糖,最好挑选那些磨粉后升糖反应依然温和的,比如赤小豆、眉豆等,不宜多用薏仁、紫米等磨粉调糊。
冲粗粮糊时,不妨将水换成牛奶
豆浆和牛奶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等丰富营养素,若用来冲调杂粮糊,有助于减缓血糖上升,同时使风味和营养价值更为出色。
冲刺阶段,取一平勺谷物粉末,掺入150毫升温牛奶或豆汁,其中牛奶更佳。
02
这些“伪粗粮”你吃过几种?
成分不对的粗粮
全麦食品的质地和风味通常较为生涩,市面上部分标榜“全麦”的网红烘焙品或谷物制品,其全谷物成分或许并不充足,或者掺入了过量糖分及油脂以缓和口感上的不悦,这类食品不仅会促使血糖迅速升高,还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挑选粗粮食品时,必须查看成分列表,优先选择全麦或粗粮位于前列的,还要选择含油量低和含糖量少的。
有馅的欧包
欧包本质上是用多种谷物粉制作的面包,主要成分有糙米粉、全麦粉和燕麦粉,它以健康和营养丰富著称。然而,如今市面上的欧包为了迎合人们的喜好,大多添加了馅料,例如奶酪、奶油、黄油和白糖。虽然这种欧包的外皮是粗粮,但里面的馅料并非如此。而且由于糖分馅料的加入,欧包的整体热量升高,不利于控制血糖和热量摄入。
奶茶里面的“粗粮”
燕麦、青稞、红豆、芋圆这些奶茶配料,通常在加工时,为了改善风味,会掺入许多糖或糖水烹煮,可称作高卡食物。
03
粗、细粮按比例搭配
控糖效果更好
粗粮虽有益,但不宜单独食用,最好与细粮结合,过量食用粗粮容易引发身体不适,例如会出现腹胀、腹痛、消化功能紊乱、胃酸过多、嗳气等情况。
从控糖的角度讲,粗粮和细粮最好控制在1:1或是2:1。
消化系统状态良好者,能够将主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全谷物,一部分是精制米面,有时也能做到三分之二是全谷物,三分之一是精制米面。
肠胃功能较弱的人,可以粗粮占30%,细粮占70%。
最好把全谷物分散在一天各个餐次中,不宜集中在一顿食用,尤其晚餐。部分人在晚上摄入这类食物后,消化系统会感到负担,若躺下休息时容易发生胃酸反流现象,那么建议那类人群临睡前不宜多吃或完全避免这类食物。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综合《生活圈》、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