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街口曾经扎堆的“老字号”如今去哪了

日期: 2025-10-07 01:09:13|浏览: 1|编号: 14883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福昌饭店。洪 叶 丁茜茜摄

中山路拆掉的胜利电影院,仅在德基广场留个门脸。 赵亚玲摄

以售卖高级西装闻名的李顺昌服装店,堪称诱人食欲的鸡鸣汤包铺,经营各地珍品的长江南北货商行,还有承载几代南京人“青春时光”的胜利、曙光、延安影剧院……这些长久为南京市民提供饮食玩乐服务,并且“盘踞”在市中心核心地段的老牌店铺,不过短短二三十年,多数已经消失在都市繁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最近披露的“南京老字号”名单里,大部分相关单位未能入选,部分单位虽然入选,但如今其知名度已大不如前。

南京既是历史悠久的商业中心,也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过去有上千家老牌店铺,现在被认证为“南京老字号”的,还不到十分之一。是市场竞争的无情筛选,还是城市建设征地搬迁,导致这些老店纷纷消失?最近,记者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走访了许多市民,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那些流落四方的老字号,试图解开它们重新发展的商业秘诀。

新街口曾经老字号扎堆,如今踪影难觅

南京建成“Z”形中山大道后,鼓楼到新街口路段,中山路、中山南路两侧传统店铺林立,如今仅存藏于摩天楼影中的福昌饭店,以及仅在德基广场显现门面的胜利电影院招牌。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城南居民谈到电影院时,总会说“曙光”在前,“胜利”在后,这是他们的共同记忆。新街口—鼓楼一带,历史上商号众多,堪称老南京人热衷购物和美食的聚集地。他们喜欢去老广东、大三元、马祥兴聚餐,光顾三星糕团店购买糕点,前往长江南北货商店置办年货,而在李顺昌洋服店、鹤鸣鞋帽店则选购衣物鞋帽,这些店铺林立,实在难以一一列举。可如今,这些老字号大多给拆掉了。

要不是过路人提醒,记者差点就错过了夹在大楼中间的福昌饭店,也未能看见店门口“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福昌饭店旧址”的标牌,更没留意到饭店里面墙壁上挂满的老照片,这些细节无不透露出这家老店曾经的辉煌:在解放之前,这里曾是达官贵人宴饮和商议要事的场所;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众多南京市民的初次西餐体验、第一杯咖啡时光、第一次约会记忆,都与“福昌”紧密相连。”酒店服务员自豪地说。

福昌饭店斜对面,坐落着宏伟新潮的德基广场。此地原先有李顺昌西服店、胜利电影院、小红花童装店、金谷女装店等老牌店铺“盘踞”,现今除了拆迁后的胜利电影院仅剩门面“镶嵌”在德基广场外墙,与卡地亚、蒂凡尼两大世界品牌“相邻”,其余的老店均已消失。

迁至三山街地铁附近的熙南里后,李顺昌洋服店换了新址,位于约四十平米的空间内,里面摆放着各式布料和西装样衣,工作台面上插着八根细如发丝的针,旁边还放着量尺和裁刀。“他的脖子很细,所以领口必须紧贴颈部,不能留有空隙。”李顺昌洋服店的第五代掌门人、现年六十五岁的魏启荣,正在为一位年轻人测量尺寸。魏启荣从二十岁学艺至今,从事西装制作将近四十五年,店铺外表不逊于新街口,面积确实偏小,然而地处老城区,专注于手工定制西装,因此吸引了一批忠实顾客。

老南京除了福昌饭店,还常去鼓楼广场旁的清真马祥兴菜馆用餐,那地方和曙光电影院、鸡鸣汤包店一起,曾是年轻人聚集的休闲娱乐场所,如今却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南京第一高楼绿地广场。2006年,马祥兴搬到了云南北路,不过记者四处打听,始终没找到鸡鸣汤包店的真正接班人。

“老树刨根”,老字号基本是拆一批倒一批

商业活动永无止境,行业竞争激烈,这是市场法则决定的。雷明,秦淮区商务局副职,这样表示,超市、商场以及网络购物的发展,让长江南北货商店、金陵南北货商店这类过去依靠渠道发展的百货公司,被市场淘汰是情理之中;同时,数码相机、手机的广泛使用,艺风、百花这些老式照相馆如果仅提供拍照服务,也很难维持经营。

众多老字号虽具备传统工艺和知名商标,却受限于作坊式运作,未能把握技术革新和品牌拓展的良机,最终被市场淘汰,实在令人惋惜。以往南京市民前往新街口必定光顾甜品店三星糕团店,顾客既能在店内享用,也可购买外卖,“葡萄干萨其马”是店家主打特色,然而因机制僵化,2011年完成改制后连续四年出现品质问题,现今仅存的三家连锁分店均已歇业。这家名为百花照相馆的店铺,过去在秦淮区享有盛誉,后来却因为缺乏专业人才,技术更新不及时,资金链紧张等原因,没能像现在这样成为大型影楼。

城市拆迁除了受机制和技术因素影响外,对“老字号”的危害尤其严重。“老字号”在拆迁中如同古树被毁根,往往拆除一批便衰败一批,许多“老字号”在拆迁后便不复存在了。魏启荣谈到,2004年新街口的大规模搬迁给老字号带来了严重打击,李顺昌洋服店在上世纪80年代在新街口拥有三层楼,面积达1200平方米,搬迁后只能挤在商务楼里,直到2008年左右熙南里街区开始招商才得以迁入,他们作为老字号,搬迁后尚能恢复,但一同被拆掉的小红花儿童服装店、金谷女子服装店、鹤鸣鞋帽店,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新振兴了。

老字号餐饮的声望与其经营场所联系紧密,一旦更换地址,便难以维持原有影响力。南京师范大学的陶鸿、赵媛等研究人员通过调查指出,1990年以前,南京的餐饮“老字号”大多位于新街口和夫子庙区域,但在城市改建过程中,这些企业被迫搬离,部分被安置在商业气息不浓的偏远区域,另有一些则数年间未能寻得合适的落脚点,最终慢慢被人们遗忘。

南京古南都集团旗下原有六家传统餐饮企业,现今仅四川酒家仍保留在最初位置,其余马祥兴、绿柳居、永和园、江苏酒家、老广东等均面临过迁移状况。永和园原先坐落于夫子庙中心地带,受科举博物馆项目影响,后来转移至夫子庙北牌坊周边。江苏酒家最初位于三山街区域,由于城市工程需要,最终迁往建宁路。这家老牌企业搬迁到新地址,离开了常去的地方,虽然产品没变,但老顾客不习惯,重新吸引人很不容易,古南都集团餐饮公司总经理助理金灿这样认为。

易地开张,老字号艰难的“新生之路”

老字号福昌饭店原址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得以保留,尽管周边林立的高楼对它造成了很大影响,改变了原有的街景风貌,然而,从新街口、鼓楼到三元巷,众多历史悠久的店铺都没有福昌饭店这般好运,它们在城市建设拆迁的机械轰鸣声中,纷纷消失殆尽。

规划界人士指出,老字号在拆迁后“消逝”的不仅是旧建筑和传统风味,还有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城市是历代建筑与文化层叠构成的“杰作”,特别是商业区、繁华地带,老字号与古建筑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赋予城市更多沧桑韵味和“可读性”,不宜轻易拆除。

南京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深刻反思,不再沿用老字号迁移至新地点的旧模式。金灿透露,地铁3号线常府街站原计划将4号出口建在绿柳居餐馆之上,导致这家传统餐饮企业需要挪移,但经双方沟通,最终决定将4号口往南挪动30米,让绿柳居继续在原地营业。2013年,新街口投入八千万元,耗时两年修缮了大华大戏院,这座带有民国风格的建筑与中央商场、商贸百货交相辉映,今年安排的演出活动已持续至岁末。

当前,原先因城市建设调整而迁移出新街口、鼓楼等繁华地段的百年老店,已经重新聚集在老门东、熙南里等具有历史底蕴的街区之中。2019年,经历南京火车站改建而被迫搬迁的六华春,在熙南里重新开业,时隔十七年重返此地。在六华春入驻之前,熙南里已经有多家老字号,例如小苏州、吴良材等开设分店,然而该街区的人气尚未充分聚集起来。老门东作为“夫子庙升级版”的历史街区,汇聚的老字号更为丰富,其中包括蓝老大糖粥藕店、蒋有记餐馆、瞻园面馆、韩复兴等22家店铺,这些老字号大约占街区所有签约商户的五分之一左右。

为提升老字号商业街知名度,老门东特意设立了“老字号博物馆”,媒体人员实地考察发现,一幅标注着南京老字号分布点的“长幅画作”,记录着每家老字号的发展历程:老万宝银楼原先坐落在堆金桥,其历史可追溯至1369年;金陵春餐饮曾经在夫子庙贡院东街经营,开创于清末民初时期;冯福记眼镜原先位于明瓦廊陆家巷14号,其创立时间是1909年……马祥兴菜馆的菜谱、老广东餐馆的餐巾、中央商场服务人员的徽章,都被陈列在馆内。南京秦淮区打算利用老门东的建筑特色和热闹景象,把那些失落的传统店铺重新聚集在一起,深入挖掘这些店铺的历史文化内涵,让它们重新焕发活力。(丁茜茜 洪 叶 顾巍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