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心形彩虹蛋糕”标“6寸”,实为6英寸。超然摄
温州网讯 前段时间,朱女士通过悠享家微信平台购入一款标注尺寸为“6寸”的蛋糕,但到手后发现尺寸明显偏小,商家回应称,烘焙行业普遍采用国际通行的“英寸”作为计量单位。蛋糕尺寸的计量标准由商家单方面决定是否合理?商家将“英寸”当作“寸”使用是否属于违规行为?基于此,朱女士向鹿城区消费者保护机构提出申诉。
消费者
蛋糕直径从19.98厘米“缩水”成15.24厘米
购买时留意到包装上写着中文的“寸”,收到货后却发现变成了“英寸”,实在令人费解。朱小姐凝视着网购的“6寸木糠蛋糕”,暗自怀疑自己是否被欺骗了。若蛋糕标称尺寸为6寸,实际却按6英寸生产,那么它的直径将从19.98厘米“缩水”至15.24厘米,用眼睛就能察觉到蛋糕尺寸明显减小了。
朱小姐感到疑惑,蛋糕的尺寸原本以英寸作为计量标准,商家却用“寸”来表示,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其他食品通常都有明确的含量和重量标注,而蛋糕却往往省略,这样一来,如果其他顾客购买了标有“8寸”、“10寸”或更大尺寸的蛋糕,他们实际上可能会承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市场
蛋糕计量单位五花八门
市面上蛋糕的计量标准是什么?记者昨天去了城里的几家蛋糕铺,看到很多面包店或西点坊,蛋糕尺寸都用“寸”来标注,多数人以为这是指市寸,其实店家生产时是以英寸为依据的。
这几乎成了糕点制作领域约定俗成的做法了。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消息人士表示,蛋糕是从海外传入的,外国人在售卖蛋糕时通常以英寸作为尺寸单位。随着生日蛋糕逐渐被国内市场接受,为了方便顾客理解,商家转而用“寸”来向顾客说明规格。
在悠享家时代店,记者看到一款名为“心形彩虹蛋糕”的产品,包装上写着“6寸”。记者向工作人员询问,这个“寸”是不是指“英寸”,工作人员回答“可能是”。但记者继续追问“寸”和“英寸”有什么不同时,工作人员却说不清楚。
同一家店铺里,即便是同品牌的蛋糕,其包装上的信息也存在差异。以“爱茜茜里”为例,记者观察到,一款叫做“小瓢虫”的冰淇淋蛋糕,仅仅标注了“760g”作为重量说明,而另一款名为“绿野仙踪”的蛋糕,则同时标明了“6英寸”和“600g”这两个数据。
近期在微信上广受欢迎的千层盒子蛋糕,其分量采用“毫升”来衡量。
消保委
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
六英寸、十英寸、四百克、七百五十毫升等等,面对这些纷繁的蛋糕规格标识,顾客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究竟有没有一个通用的规范?店家将“英寸”当作“寸”来标注,这种行为是否合乎法规?
蛋糕的尺寸、高矮、松软程度以及装饰用的奶油的蓬松状态和内含物,都会关系到蛋糕的最终品质和体积。根据本市糕点制作行业的相关人士的说法,对于蛋糕的制造和售卖,国家现在仅有关于品质和重量的明确要求,而在尺寸方面究竟采用“寸”还是“英寸”作为计量单位,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市消保委相关人员指出,蛋糕店以“英寸”代替“寸”的做法,当前国内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支持维权,商家售卖易产生歧义的商品,需事先说明并规范标注。同时告诫顾客,定制蛋糕时务必与店家核实尺寸,建议借助实物样品确认,并在收据上注明。
最后经协商,商家全额退还了朱小姐购买蛋糕的88元。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