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蛋糕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其独特设计,以及配送的高效性,然而其安全性却常常被消费者所忽略。根据市消保委最新披露的检测结果,超过四分之一的蛋糕样本未能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具体来说,有九个样本中大肠菌群的含量过高,一个样本的菌落总数超出标准,另外两个所谓的“彩虹蛋糕”则违规添加了食品原料。这一发现令许多购买过网售蛋糕的人感到震惊。面对不太理想的检测数据,麦欧西点、惊人蛋糕等九家以网络销售为主的蛋糕公司或相关制造企业,其真实情况得以显现。
配送冷链形同虚设
按照规定,每100克蛋糕大肠菌群含量有限制,然而,“”售卖的8寸焦糖蛋糕(方形),“窝夫小子”售卖的“彩虹蛋糕2号”,“麦欧西点”售卖的芝士蛋糕(编号ZS013),“玉薇”售卖的“皇家歌剧院”这4种样品的检测值,比标准允许的最高值高出7倍之多。其余5种样品在大肠菌群方面,也超出规定限值2.1倍到4倍之间。另外,“甜派”售卖的“巴黎贝甜水果派对”实际检测的菌群数量,比规范规定的最高上限多出2.7倍。
网上售卖的蛋糕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超出标准,上海源本食品质检有限公司市场业务部门的曹琥靓主任称,这种情况的发生,是蛋糕在制作环节中环境卫生条件达不到标准,或者是操作工具、工作人员清洁不干净,又或者是运输过程中无法维持低温环境所造成的。据消息,市消保委检查时发现,很多蛋糕网店在运送时没有真正的冷冻措施,常常用没有冷藏功能的电动车、个人汽车、出租车来送蛋糕,甚至连必要的保温材料、干冰等也缺少。曹琥靓表示,这项比较测试是最近完成的,若是换到炎热的季节进行,环境温度会更高,那些缺少冷冻环节的网店在控制细菌生长方面会更加困难,或许实际检测中不达标的蛋糕数量会显著增加。
只顾赚钱不顾规范
超出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也反映出部分电商平台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的失序。按照现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柠檬黄、日落黄和诱惑红这三种物质禁止添加到蛋糕里,但它们却分别在不同批次的产品中出现,包括“惊人蛋糕”销售的“西瓜”和“西西麦诺”销售的“彩虹蛋糕/细细温柔”。此外,还有6个网站存在没有实体登记资料、未标注公司或生产单位信息的情况。“贝思克”网站声称其公司名称是“上海手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但产品声称的生产厂家却是“上海黑森林饼皇食品有限公司”,而发票上所列的企业名称又不同,为“上海煜峰食品有限公司”。
当前状况完全显现了上海部分蛋糕网络销售模式的缺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表示,一些网店根本没有蛋糕制作的资格,它们只是建立了平台接收订单,然后转交给一些规模较小的蛋糕厂商进行制作,最终以平台的名义把产品寄出。在这种情形下,众多网络销售商对食品成分的允许范畴和最大值都认识不清,甚至不清楚公司必须执行的信息公开责任,这样的商家如何能确保食品品质,更不用说维持商业信誉了。
外送蛋糕还需严管
业内专家表示,市消保委发布的对比测试结论,可能为去年底开始持续至今的餐饮场所是否能够外送冷制点心的问题带来终结。
市食药监部门先前发布过 《关于强化第三方平台网络订餐监管的若干规定》,随文附带一份餐饮商家配送活动安全操作手册,其中明确表示商家不允许外送法律明令禁止售卖的冷制点心,例如含奶油点心、提拉米苏、芝士蛋糕等。这份手册引起广泛讨论,部分餐饮商家认为相关管理措施过于严苛。根据昨天这份对比试验的发现,外卖蛋糕确实潜藏着一些食品安全问题。
不过记者注意到,限制外卖蛋糕的某些建议,并不会波及蛋糕在线销售平台或运用网络进行销售的蛋糕作坊。“21客”一位负责人告知记者,该公司拥有食品制造资质,属于食品制造单位而非餐饮单位,其在网上售卖蛋糕,无需申请相关食品的流转执照。
这次对比测试的发现理应促使公司认真对待,不论涉足餐饮行业还是制造业。唐健盛谈到,市消费者保护机构已将测试信息转达给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并倡议强化对外卖蛋糕这类商业行为的管控。市消保委进一步要求,企业既要确保蛋糕在出厂环节的质量达标,也要重视蛋糕在送达用户手中的品质与安全,不能因为出厂时产品合格,就轻视运输途中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为了更好地维护节日里的食品卫生安全,确保民众的饮食健康,2月5日到6日,国家食品安全工作小组联合相关部门,对我省的节日食品市场展开检查。
节庆期间是食品制造、售卖和使用的集中期,也是食品安全隐患聚集、意外事件多发的关键期。根据节庆期间食品使用状况,监督团队前往长春、吉林等区域多个大型超市、集市、食品制造公司和饭店进行巡查。
长春欧亚超市卫星路店里,节日相关的商品种类丰富,供应充足,价钱稳定,买卖活跃。检查小组走到各个服务台处,仔细询问物品供应渠道、售卖价位、有效期、食品安全检验措施等信息,时常与购物顾客攀谈,同时告诫超市职员和商家,必须以安全为重、以品质为先,遵守法律法规、诚实经营,保证食品购入记录及商品检验证明等文件齐全无误,保证食品安全责任能够全程追踪,保证广大购物者用餐安全。
沈阳铁道双瑞餐饮服务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里,成品菜制作场所、热炒菜处理场所、米饭加工场所、组合场所都接受了检查和指导。考虑到春节铁路客流密集、人员聚集的情况,检查组着重指出,在确保食品数量充足的前提下,必须强化食品供应安全工作。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基地建设、原材料采购、生产作业以及物流配送等环节都按照规定标准严格管理,今年还将把整个生产配餐流程在网络上向公众实时展示,确保消费者能够明白,吃得安心。
另外,检查小组还突然考察了吉林市大润发商店等规模较大的商场和饭店。检查时,检查小组着重查看了整箱酒、整袋米面、食用油及肉类等节日紧俏食品,同时向公司主管和推销员仔细询问了食品原料购买、储存以及加工售卖场所的清洁状况等民众普遍关心的关键事项。
根据掌握的信息,为了保障节日食品市场的平稳运行,我省已率先实施食品药品匿名取样检验机制,针对元宵、饮品、肉类等节庆期间民众消耗量较高的食品,显著提升了检验的次数和数量。
此外,公布检验检测的最终结果以及食品和药品安全的“负面清单”,能够揭露存在问题的公司和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以此提醒并引导民众注意饮食安全,促进建立迫使企业承担其职责的机制。